晉江順豪校車公司47輛校車全勤運行
校車公司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在黑校車游離于法律邊緣,躲著執法人員非法營運的同時,一個出身清白的校車服務專業提供者——校車公司,也在市場的呼喚和政府推廣的雙重背景下應運營而生。
41歲的南安官橋人黃崎塤,就是在這大背景下,從客運轉身而來,開啟了目前泉州少有的校車公司——泉州市安南校車服務有限公司。
“去年是一個朋友介紹,問我有沒有興趣做這一行,”黃崎塤說,做客運時,他就知道學生乘車市場潛力大,也沒多想,當時就找來3個好哥們合股,開始試水這個新市場。
300萬購置10輛車
第一年就閑置4輛
4個股東,每個人拿出75萬元,成立泉州市洛江區交通運輸有限公司南安分公司,聯系廠商,買了10輛“大鼻子”校車,走部門、辦審批,憑著一股熱情,在去年夏天東奔西走,為校車開進校園和村莊,做足了準備。
不料,去年9月份開學時,等來的卻是一盆冷水。雖然一學期每個學生收費1000元,開學第一個月還免費接送,但10輛校車只被霞美中心小學和豐州中心小學訂走了6輛,剩下的4輛只能閑置。
“運營時段、路線、停靠點都有嚴格的管控,靈活性上不足,家長們似乎更習慣合作多年、知根知底的黑校車——面包車,對于新來的大鼻子似乎并不感冒。”黃崎塤無奈地說道,6輛車僅6成左右的上座率,更讓原本已經磕磣的賬面更加難看。
黃崎塤算了一筆賬:一輛43座的國標車,駕駛員工資一個月4000元左右,10個月就要4萬元;油錢一年2萬元;保險、年檢費用及維修費等支出差不多2萬元;而一部校車以使用10年來算,每年的折舊費3萬元;加起來,一年的成本少說也要11萬元。
而校車又限制時間行駛,間接地造成校車實際使用率很低,幼兒園因為上學晚放學早,尚可以分兩趟載送,小學校車,則只能載送一趟,若一學期收費1000元,則需要載送50名學生才能保本。
價格太低,上座率也低,第一個學期結束,公司賬面一片赤字,今年春節前,其中的一個合伙人,因為看不到公司發展的希望,最終選擇撤資。
無奈之下,黃崎塤只好選擇提價,目前,部分學校的校車收費已提到每學期1500元,而且,隨著有關部門打擊黑校車,正規校車的上座率也有了提升,在經營較好的學校,已勉強可以做到保本。
“都知道開頭難,但沒想到會這么難。”黃崎塤感慨萬千。
黃崎塤十分渴望改變持續虧損的局面,加上有意向打造本地品牌,于是在今年6月,他另外注冊成立了泉州市安南校車服務有限公司(下簡稱安南校車公司),開始了獨立經營校車業務。
標牌難批信心不減
看好校車市場未來
“都是趕鴨子上架”,說起校車的運營,黃崎塤一肚子無奈,新公司成立,他也體會了申辦校車使用許可的艱難。盡管南安市政府協調會,已經確定讓各有關部門及時為安南校車公司的校車辦理標牌,但是今年6月至今,他公司有38部校車仍未取得標牌。
黃崎塤介紹,申辦校車使用許可,在當地車管所辦理注冊登記后,需向擬服務的學校所在縣 (市、區)教育局,申領《校車使用許可申請表》。申請表上,部門蓋章需經過學校、教育局檢查科、交通局、安監局、公安交警和當地政府。
取得校車使用許可之前,還有很重要的一環,就是通過校車的運行方案。方案包括行駛線路、開行時間和停靠站點,需經當地教育局會同安監、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門實際驗收,方案合理,審核通過,各部門在《校車使用許可申請表》簽字蓋章,將申請表移交政府,由當地政府分管負責人簽字通過。
政府批復后,校車服務提供者持政府批復, 填報《校車標牌領取表》并向公安交警部門申領校車標牌。按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領取表之日起三日內核發校車標牌。
“硬件”手續是一方面,“軟件”也不簡單,校車駕駛員,因為需要取得B1以上駕駛證,原本招收就不易,“除提供與準駕機動車相符的駕駛證及有關的身體條件證明外,還要求司機無犯罪、吸毒記錄,在一定時間內,無發生過重大事故”。
盡管困難重重,黃崎塤對于未來還是充滿信心。目前,其公司校車已經觸及南安官橋、康美、霞美、洪瀨、侖蒼、洪梅、金淘等鎮,在合作的學校之中,有部分學校因為沒有了黑校車,保障了上座率,已經實現了微利。“在生源穩定的情況下,明年3月應該就可以保本,更樂觀估計,再過一兩年就可以開始初步微利,公司也能走上正軌”。
黃崎塤說,之所以能堅持,也是著眼于校車市場的未來,他已在晉江、石獅和安溪,分別注冊成立了子公司,在晉江和石獅,也有兩部該公司的車子與學校取得了合作,準備進軍外地的校車市場。
47輛校車全勤運行
還有幼兒園找上門
與安南校車公司的發展思路不同,晉江市順豪校車服務有限公司,走的是一條“以校為本”的路子,脫胎于一所早已成名的外來工子弟學校——荊山學校。
“要說萌芽,差不多就是在2012年買車那會兒吧!”順豪校車公司總經理王培欽介紹,荊山學校目前有幼兒園、小學、初中部、高中部,還在陳埭等地先后成立了梧埭小學等另外三所學校,生數也達到了3500多人。“學生家長多為外來務工人員,抽不出時間接送孩子,有近7成的學生需要接送,學校從創辦依始就先后購買了多部客車,用以接送學生。到了2012年,政府鼓勵購買國標校車,市、鎮兩級的財政補貼,總計有購車款四成左右,于是荊山學校一下子就買了7輛國標校車。”
財政補貼的刺激,加上政策對于非國標校車的限制,讓荊山學校在第二年繼續出大手筆,再次購買了16輛校車。2014年,在晉江市政府的支持下,順豪校車公司成立,并被特批試運行一年,“一下子給了我們很多信心”,王培欽說,公司當年再次購買了24輛國標校車,總規模達到了47輛。
目前,這些校車除載送荊山學校的學生之外,還負責接送晉江市范圍內十余所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學生,總計服務學生數達4400多人。
只不過,在王培欽看來,“4400”這個數字,還遠遠不是晉江市的實際需求,他預判,這一塊市場的容量,大概需要500部校車才能填補。就在本月,就有超過10家幼兒園聯系到他,希望順豪校車公司能夠提供校車服務,王培欽卻只能無奈拒絕,“現在車子已經全部全勤運行了,騰不出車子來了”。
“載送的都是孩子,出一點點事,都夠讓你受的,”王培欽說,為了避免疲勞駕駛,他們還摒棄了讓司機兼職的做法,公司47部車,有49名駕駛員,在每次出車前,每個司機都要經過酒精測試,將風險降到最低。
去年5月,王培欽還組織人員到山東、安徽等地取經。回來之后,公司也在全市內率先用上了刷卡系統,學生上下車刷卡,通訊公司就會短信通知學生家長,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最新動態。
因為晉江市政府針對學生乘車成本進行補助,原每人1770元左右的運營成本,財政予以補貼630元,順豪校車公司的收費標準,最終也定在了每人570元每學期。只不過,這還是讓順豪校車公司,在去年一年的試運行過程中虧損了17萬元。
“如果沒有其他產業幫補,這樣虧下去,公司肯定是要倒閉的”,王培欽說,校車公司依托學校而起,在發展壯大之后,無形中也成了學校的品牌,對于學校的生源,也有間接的促進作用,這才讓公司方面決定繼續填補虧損,“實在不行,也只能提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