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四屆海峽兩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術交流營在泉港開幕,兩岸專家學者、師生代表將在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進行深入交流研討,服務海峽兩岸石化產業建設發展,推動石化產業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合作和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此次交流營活動吸引臺灣大同大學、臺灣云林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及福州大學石化學院的專家學者、師生代表的共同參與。與往屆不同,這一屆活動將學術討論范疇拓得更寬。
臺灣大同大學工程學院院長 胡毅:“過去三屆,他們在研究的主題里面,主要是石油化學、化工的制成、環境安全、過程安全這方面的議題為主,今年是由福州大學進行擴大舉辦,將能源和材料都納入活動的議題里面,所以未來的發展方向可能會朝向比較多面的、與化工相關的主題來進行交流。”
未來五天,大家將圍繞海峽兩岸共同關心的“新能源、新材料、綠色化工及過程安全”主題,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從石油化工、綠色催化、能源催化等領域進行交流探討,從不同方面反映海峽兩岸高等院校、科研部門在能源化工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開發應用的最新進展。而這樣的討論交流,也將為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的師生們帶來一場智慧盛宴。
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院長 鮑曉軍:“我們請了臺灣的一些教授,也都是業界很知名的教授,他們也都會在這個會議上作一些最新的、前言的報告,這對啟迪我們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肯定是有很好的作用的。”
鮑曉軍介紹,在福州大學石化學院在泉港建立,一方面是為了培養石油化工高端人才、研發石化核心技術,另一方面則是搭建起海峽兩岸石油化工科研與教學平臺。接下來,該學院將充分立足這一職能,借助泉港獨特的區位優勢及產業發展優勢,吸引臺灣學子到校學習實踐。
鮑曉軍:“我們現在不僅是在跟臺灣一些大學在聯系學生來實習實踐,而且也正在跟國外,比如說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在聯系,我們爭取把泉港建成一個學生實習實踐和學習交流的基地。”
而對于臺灣大同大學來說,他們也希望,未來海峽兩岸能夠繼續加強學術、人才、技術的溝通交流,進一步增進兩岸感情。
胡毅:“我們也是希望、未來也在規劃中,大陸這邊的高校有老師學生帶隊到我們大同大學這邊來做一些交流活動,我想這也是我們期盼的。做這樣一個交流,對于學術上面、兩校之間的情誼都有加深的作用。”
一直以來,泉港區十分重視石化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構筑集科技創新、產學研對接、人才培養、質量檢測檢驗為一體的石化科技服務體系,打造福建省石化產業人才聚集基地。接下來,全區將深度融入市人才“港灣計劃”,突出石化產業布局,大力實施“深化泉臺人才交流合作”等三大專項行動,全力推進“雙創泉港”人才發展戰略縱深落地,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創新載體平臺,優化服務環境,加快建設機制活、政策優、服務好的石化產業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