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福建師范大學泉港石化研究院2個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均獲立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是我國科研領域最高層次的資助項目之一,有著嚴格的申請條件和審批程序,重點資助具有良好研究條件、研究實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中的研究人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是青年科學家立足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一桶金”,對于提升青年科學家科研自信、支持青年科學家開拓創新起著重要作用。
“磷酸鹽礦物干預對微生物-蜈蚣草根際系統砷轉化、吸收的影響及其機制”項目,是福師大泉港石化研究院此次獲批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之一,其申報人韓永和博士告訴我們,項目創新點在于從微生物群落角度、結合高通量測序技術等方法,研究蜈蚣草根際微生物介導的砷轉化及其對蜈蚣草砷吸收的影響,該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蜈蚣草高效砷富集的微生物學效應與機制,從而實現對現有修復手段的優化。
福建師范大學泉港石化研究院博士 韓永和:“蜈蚣草有一個很特殊的特點,就是它富集砷的能力特別強,它在應用于土壤修復的過程中,首先它的效果特別好,第二個它確實可以實現土壤的凈化,因此對我們人體健康、降低人體健康風險,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據介紹,砷就是常說的砒霜、鶴頂紅的主要成分,在劑量過高的情況下,砷是一種強致癌物。而韓永和博士對蜈蚣草砷吸收的相關研究,在土壤修復、綠色環保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韓永和:“這個技術,它不僅可以在國家大層面上來做這個事情,在我們落地到地方以后,這個技術也可以推廣到其他污染場地的修復,可以進一步推廣應用。”
此外,福師大泉港石化研究院杜鵬飛博士申報的“阻燃可修復聚氨酯材料的無溶劑制備及性能研究”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福建師范大學泉港石化研究院院長陳登龍:“根據研究院整個研究的定位跟研究的重點來看,我們這次兩位博士他們申請的項目,主要針對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跟環境治理這一塊來進行選題,應該來說比較符合目前環保、環境的要求,也比較符合我們福建省整體石化產業轉型發展,引導石化產業往社會支持的環境友好型的形態去發展,對全區整個科研能力的體現有一個很重要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