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生產環環相扣,產業鏈是重要支撐。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要求,泉港區做足石化產業文章,充分發揮聯合石化“油頭”帶動效應,持續補鏈強鏈,延伸石化產業鏈條,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在泉港石化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臺灣國喬石化團隊人員前往園區內的污水處理廠咨詢。
泉州國亨化學有限公司工藝生產課長陳孟良:“主要是溝通廠之后排出的廢水,要給他們一些量,然后來了解他們收水的標準,收費的部分。還有一些像是接水口在哪,然后需不需要配獨立的管。”
經歷數次考察對接,今年3月,通過“云簽約”,臺灣國喬石化正式落戶泉港石化園區,目前已核準設立“泉州國亨化學有限公司”名稱。這段時間,公司團隊人員著手處理資金拼盤方案,辦理審批、環評等前期工作。作為臺灣地區第一家生產苯乙烯單體的企業,該公司計劃在泉港投資500億元新臺幣,新建100萬噸/年丙烷脫氫及90萬噸/年聚丙烯項目,可帶動下游醫用塑料、食品級塑料制品等行業的發展,預計每年增加產值100億以上,稅收10億以上。
泉州廣播電視臺記者魏佳媚:“這里是位于泉港的國喬石化項目所在地,自從‘云簽約’之后,項目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正在推進中。項目落成之后,預計可拉動一條投資180多億的石化產業鏈。”
泉州國亨化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景福:“最近這幾年乙烯系列產品,包括苯乙烯,還有它底下下游的,做了蠻多的一個構建,所以我們是想說,大概同樣一些基礎之下,把乙烯系列提升到丙烯系列。(泉港)這邊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市場,還有相關這種環境,我們想說好好的共同努力合作。”
而石化園區內的另一側,省級重點項目百宏石化項目工地一片忙碌景象。
“現在我們整個打樁完成了99%,整個框架基本有90%。”
占地465畝的百宏石化,計劃投資57億元,產品主要是供給下游的聚酯和紡織行業,填補了這一物料本地采購的空白。項目自2018年8月啟動以來,主裝置土建完成90%,鋼結構完成85%等,已完成投資額35億元,預計每年新增產值130億,稅收將達6個億以上。
百宏石化250萬噸PTA項目安全經理黃波:“大概在10月底全部完成,然后試生產。我們現在整個手續,包括試生產的方案,應急預案,都在進行準備。整個工程的進度,可以說政府、園區有很大的幫助,第一個就是大型設備,因為設備比較大,從海上用船運過來,然后陸地上進行轉運,路上實際上道路的交通,包括外面路障這些全部都有。”
秉承“大項目-產業鏈-產業群-產業基地”的發展理念,近年來,泉港石化園區主動融入省區市發展大局,圍繞聯合石化“脫瓶頸”下游及其他深度延伸的石化產業鏈項目開展招商。
泉港石化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劍輝:“國喬項目入駐園區,它可以拉動一條投資180億的環氧丙烷,丙烯,聚醚的這個產業鏈。百宏項目入駐園區,它主要是在園區里面一個芳烴的產業鏈。”
結合周邊市場需求,石化園區重點發展多元化烯烴、乙烯、丙烯、芳烴等產業鏈,對石化產業補鏈、延鏈、強鏈。立足“做足石化產業文章”,石化園區同時強化“管家式”貼心服務。
泉港石化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劍輝:“每一個項目它在前期工作的過程當中,或者在建設的過程當中,有什么問題,24小時隨時都可以找到我們園區人,隨時我們都可以幫助他協調解決需要的一些問題。就是要為企業,為項目入駐園區,提供最好的,最優質的服務,讓我們每一個入駐園區的企業,都能感受到我們這里有最好的營商環境。”
據統計,2015年以來,泉港石化園區新入駐石化項目35個,總投資300多億元,這些項目投產后預計每年將新增產值600多億元,稅收3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