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泉港區,我省乃至全國石化重鎮。
近年來,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積極推動石化產業轉型升級,以福建聯合石化為依托,向石化中下游和配套產業發力,盡可能延伸石化產業鏈,做足“鏈”文章,為地方產業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發力制造鏈
走進省級重點項目百宏石化250萬噸PTA項目生產車間,現場一片忙碌景象。這個福建聯合石化的配套中下游項目,目前已進入試投產階段。
據了解,該項目占地面積465畝,總投資57億元,年產值預計為135億元,是目前泉港石化工業園區內投資額最大的在建產業項目。百宏石化項目生產的PTA產品主要是供給下游的聚酯和紡織行業,填補了這一物料本地采購的空白,也強化了泉港石化工業園區芳烴的產業鏈。
“過去,福建本地PTA產品供應不足,很多閩企主要向外省甚至國外進行采購,不僅價格較貴,而且還有不菲的物流費。”百宏石化項目負責人黃波告訴記者,百宏石化250萬噸PTA項目,有效填補福建PTA的產能缺口,降低中下游的化纖和服裝的生產成本,為福建紡織服裝產業注入發展動力。
在臺企泉州國亨化學有限公司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土地平整、項目測繪等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經歷數次考察對接,今年3月,通過“云簽約”,臺灣國喬石化正式落戶泉港石化園區,并在泉港設立泉州國亨化學有限公司。作為臺灣第一家生產苯乙烯單體的企業,該公司計劃在泉港投資500億元新臺幣,新建100萬噸/年丙烷脫氫及90萬噸/年聚丙烯項目,可帶動下游醫用塑料、食品級塑料制品等行業的發展,預計新增年產值100億元以上,稅收10億元以上。
“我們注意到,泉港石化園區有著豐富的乙烯和苯乙烯系列產品,國亨公司落戶泉港,就是運用這邊豐富的乙烯和苯乙烯,加工丙烯、環氧丙烷、聚醚系列產品。”泉州國亨化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景福對記者說,國喬項目入駐園區,它可以拉動一條投資180億元的環氧丙烷、丙烯、聚醚產業鏈。
泉港石化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劍輝告訴記者,園區通過產業鏈銜接,促使企業之間形成互為原料、互為市場,石油化工、氯堿化工、精細化工相結合,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鏈,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據統計,近年來,泉港石化園區新入駐中下游石化項目35個,總投資300多億元,這些項目投產后預計每年將新增產值600多億元,稅收30多億元。
做足配套鏈
石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環保尤其重要。
在泉港石化園區,一家廢氣處理環保企業引起記者的注意——福建凱美特氣公司。在公司生產車間,記者看到,由福建聯合石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火炬氣,通過特定的管道進入凱美特氣公司生產車間后,經過一系列特殊的環保工藝處理后,搖身一變,變成燃料氣和氫氣,變廢為寶。
2014年4月10日,上市公司凱美特氣與福建聯合石化簽署火炬氣回收項目合作協議。
“這一環保配套項目的落地,解決了廢氣排放問題,讓泉港石化產業更加綠色,直接推動泉州石化產業的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張劍輝說。
位于泉港的福建宇誠化工公司原本是一家普通的化工產品制造企業。近年來,公司與廈門大學合作,在泉港區啟動中試基地項目,瞄準該區發展大石化工業中的中試轉化市場需求,為石化上、中、下游產品相關銜接領域提供中試技術服務。目前,該公司已成為當地石化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龍頭企業。
“科研中試,就是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臨門一腳,科技成果只有經過成熟化處理和工業化考驗,才能進行規?;I生產。我們公司提供的科研中試服務,就是著力于這一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福建宇誠化工公司中試基地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政策方面,為做足石化配套產業工作,近年來,泉港區先后出臺《關于扶持石化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等文件,推動更多相關企業與項目在泉港落地。(記者 何金 通訊員 莊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