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泰坦尼克號》中,在因撞擊冰山而沉沒的郵輪上,上演了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事實上,大約在唐朝時,中國就已經發(fā)明出即使觸礁也不易沉沒的船——采用水密隔艙造船技藝建造的福船。在泉港峰尾鎮(zhèn),一群匠人對照先人留下的造船圖紙,以1∶1的比例真實再現(xiàn)明代福船。本月28日,該福船將舉行下水儀式。
在泉港峰尾鎮(zhèn)的海灘上,即將完工的福船正進行收尾工作。
還原明代福船特有十二生肖暗標
在峰尾鎮(zhèn)的海灘上,記者見到了這艘正進行收尾工作即將完工的福船。長30米,深2.15米,底部結構呈尖形,前部為小方頭,尾部寬大而方正,船上不同位置刻有鼠橋、牛欄、虎口、兔廁等十二生肖暗示標記,船兩側船舷涂上黑色油漆、黑色油漆中間有5個紅白方塊(稱為“黑舶五青案”),船頭有精美的雕花。據(jù)了解,建成后,這艘福船可實際下海航行,建造過程中所采用的水密隔艙技術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1∶1真實再現(xiàn)明代福船,明代福船里有的這艘福船都會有。”林配宗是峰尾鎮(zhèn)誠平村黨支部書記,也是這艘福船的出資人。他介紹,黑舶五青案是水密隔艙福船的典型船型,兩側五個紅白方塊構造就像是槍炮口,有這樣的圖案,使得匪賊亂寇不敢貿然進犯。另外,“十二生肖”暗示標記是峰尾鎮(zhèn)的福船特有的,這些標記能使船工在操作中迅速進入明確崗位,船長也以這些標記下達指揮口令。
據(jù)了解,目前福船已進入收尾階段,本月28日將下水,作為景觀船供大家觀賞,也可進入福船內參觀研學,了解造船工藝及海上漁民生活。
黃唐陽是這艘福船的主要建造者
10多位技藝人建造 年紀最大的已80多歲
出身于泉港區(qū)峰尾鎮(zhèn)造船世家的黃唐陽是這艘福船的主要建造者。從今年7月開始,他帶領10多位造船技藝人一起開始建造,這些造船人中最大的已年過八旬,大多數(shù)人是五六十歲。
造船是一項精細的手藝活,不容有半點差池。接下建造福船的任務后,黃唐陽每天晚上都要構思好第二天每個工人的工作內容,經常畫圖紙到深夜。“要造就一定要造好,現(xiàn)在會做這種大型福船的手藝人少了,年輕人都不會了,造這艘船很有意義。”
“再現(xiàn)這樣一艘明代福船難度真的很大。”黃唐陽感慨,他13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造船,眼見著木質船漸漸被鐵質船、鋼質船所取代。雖然他一直在造船,但他已經30多年沒造過這么大的福船了。造船對照的是先人留下的圖紙,也需要有經驗,多年沒建造過福船會生疏,需要在腦中一點點回憶。“剛開始我并沒答應,但林配宗為這事前前后后找了我很多次,最終被他的執(zhí)著打動了。”
造船投入近500萬元 正著手打造福船基地
投入了近500萬元,后期還要投入不少人力、財力進行維護保養(yǎng),林配宗的想法讓很多人不理解,然而他卻異常堅定。他的執(zhí)著,源于對福船的深厚情懷。
林配宗的母親出生于當?shù)攸S氏造船世家,孩童時他便跟在舅舅們身邊看造船。雖然很想學習,可惜造船技藝傳內不傳外。16歲,初中畢業(yè)的他便跟著父親出海捕魚,9年后轉戰(zhàn)商場。
“‘賊吃狗睡螃蟹爬’是海上生活的真實寫照,也讓我更加了解福船,對福船產生了很深的感情。”林配宗介紹,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福船已難覓蹤影。為了保護福船文化,2004年起,他便開始搜集各種福船的資料。2006年,作為申遺發(fā)起人的他開始為福船水密隔艙技藝的申遺奔波忙碌,經過9年的努力,泉港的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與此同時,林配宗有了新的擔憂。他發(fā)現(xiàn)會做福船的人越來越少,幾乎看不到年輕人在學。“福船代表的是一段歷史,一段文化,需要有人去傳承,所以我就有了出資制作福船的想法。”早在2015年,林配宗便聯(lián)合黃氏造船傳承人打造了一艘長14.6米的福船。今年,他又再次出資建造了這艘更大的福船。目前,林配宗正著手打造水密隔艙福船產業(yè)基地,除了福船外,將會有室內展廳全面展示福船的歷史、制作技藝等。
福船
福船是中國古代海船中的四大船型之一,也是對福建一帶沿海尖底海船的通稱,鄭和下西洋便是乘坐福船。福船以“水密隔艙”的先進技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的重要見證,對我國造船史和海洋史研究具有重大價值。(記者 龔翠玲 莊麗祥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