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港區立足區情、聚焦中心,創新推行石化產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搭建石化技能人才成長平臺,持續提升職工技能水平、增強就業能力,以穩就業、穩隊伍助力穩產業、穩發展,為泉港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人才動能。
建好基地
打通技能提升通道
“這里可以VR模擬高處墜落的各種場景,歡迎大家體驗!”近日,在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黃小濱勞模安全創新工作室,工作人員熱情邀請前來參觀的人們體驗。作為省內第一家以安全為主題的勞模創新工作室,這里的模擬體驗豐富多樣,不僅有“高處墜落”,還有智能觸電、“軋傷”、消防滅火等,讓參訓、參觀的人印象深刻。
作為石化龍頭企業,聯合石化公司依托省勞模黃小濱安全工作室現有優勢資源,建立石化行業職工安全教育基地,通過“體驗+培訓”模式,分時段、分批次組織職工參加安全實踐活動,有效提升石化行業職工安全技能。目前,該工作室已開設機械傷害等體驗項目7個,可舉辦高空作業、臨時用電、現場急救等實操培訓項目7個。
泉港通過企地工會共建共享工作機制,聯合福建聯合石化公司推行“勞模+基地”模式,打造集“儀器儀表+安全體驗+生產培訓”為一體的綜合實訓基地,全鏈條打通技能提升通道。
依托全國勞模張肇宏創新工作室,該區在全省首創石油化工行業職工技能實訓基地,主要用于開展儀器儀表等裝備技能實操培訓。2020年以來,該區已開展各類培訓55場次,參與職工1000多人次。依托市勞模、泉州工匠吳良江創新工作室,利用福建聯合石化整條閑置生產線,于去年8月組建生產技能實操培訓基地,集培訓教學、競賽比武、應急演練、成果展示等功能為一體,實現對生產模塊各流程培訓的全覆蓋。
完善機制
源頭培育技能人才
鉗工、電氣維修、電氣運行和儀表維修……在泉港石油化工行業職工技能實訓基地,各類工種職工同臺競技、大顯身手的場面已屢見不鮮。現場各專業技術大師、崗位能手悉心教導、傾囊相授,年輕員工虛心學習、共同成長,著力提升技能技術水平。
泉港為加強石油化工行業職工技能實訓基地規范化建設和社會化管理,組建了一支60多人的教學團隊,線下打造“周周練、月月考、季總結、年度大賽”常態化崗位練兵模式,線上同步開展“云直播”網上技能培訓。同時常態化舉行石化行業崗位大練兵活動,通過“以賽促練、以賽促學”方式提升人才實踐水平。
泉港積極探索學歷提升補助機制,開展全區職工技能“大培訓”活動,通過工會自主舉辦、與企事業單位聯辦、動員職工自行參與等方式,為企業職工提供便捷培訓并給予經費補助,動員一線職工通過電大參與“求學圓夢”學歷提升行動,探索與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合作設立產業工人職業教育基地,開展學歷提升、技能培訓和綜合素質提升項目,讓工人既有技術“底氣”,也有學歷“本子”。對符合條件的職工將連續3年給予補助,標準為1000元/學年/人,全年計劃培訓5000人。
該區注重政策融合,出臺《泉港區勞模評選管理辦法》,制定“泉港金牌工人”評定方案,每隔3年評選表彰“泉港工匠”,對獲評各類先進的產業工人,積極向上申報優秀人才,及時兌現財政獎勵以及住房補貼、子女就學等配套政策,讓優秀產業工人有上升通道,激發干事創業熱情。目前,第一至第五層次人才每人每月可獲工作津貼1000—7500元,選擇在泉港購房可獲補貼3萬—80萬元;為第一至第三層次人才提供免租金人才公寓。
勞模引領
推動技藝心手相承
“成為一名合格的鉗工,需要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至今仍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師傅常說的一句話:干鉗工要有一身硬功夫,要有真本事。我就是從那時起養成了遇到問題愛分析、遇見難題不放過的習慣。”張平是聯合石化公司的一名高級技師、中國石化勞模、張肇宏勞模創新工作室動設備專業組組長。
近日,在以“后浪對話前浪,我與公司共成長”為主題的傳承石油精神、弘揚石化傳統教育大講堂中,他用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生動的事例,分享他以身心傳承石油精神的故事,令在場學員備受鼓舞。
泉港充分發揮勞模工匠“領頭雁”作用,深化“傳幫帶”,讓優秀技能在傳承中推動發展、彰顯價值。聘請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工匠擔任“兼職講師”,深入職工培訓基地、企業、學校等地開展巡回授課,與青年職工結對子,點對點開展傳幫帶,帶動更多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在原有勞模創新工作室基礎上,該區創新組建工匠基地、工匠工作室,以勞模或工匠領銜管理,積極開展業務交流、師徒幫帶和技術攻關,傳承勞模、工匠優秀技藝,帶動青年職工提升技能水平。目前,全區已有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3家、市級5家,工匠工作室和基地6家。
此外,該區還積極探索“師帶徒”人才孵化模式,發揮工匠、技能大師在帶徒傳技、技能推廣等方面重要作用,依托泉港石化行業職工技能實訓基地、區內“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眾創空間等平臺,采取行業青年人才與老師傅結成對子方式,幫帶本地技術人才快速成長,推動形成“高層次人才+創新項目+創新青年人才”的雙創人才培育長效機制。(劉澤陽 林黎陽 莊鴻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