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新征程,新作為,向未來。
偉大成就,鼓舞人心;邁向未來,遇見美好。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未來發展宏偉藍圖,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關鍵在落實。泉州,民營經濟發達,世界文化遺產歷史厚重,在外泉商和僑港澳臺資源優勢明顯,帶著愛拼敢贏的精神,這座極具活力創新基因的城市,踏上新征程,向著新的奮斗目標出發!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共泉州市委網信辦、閩南網聯合策劃推出《新征程新作為向未來》專題報道,記者深入一線采訪,看泉州各縣(市)區、各行業、各領域如何發力、如何描繪未來,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泉州力量。
讓我們共赴輝煌!期待更加美好的未來!
閩南網12月8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 洪方博濤 文/圖)在素有中國最美八大海岸線之一的泉州臺商投資區長達8公里的沙灘上,沿途布點9個元素的IP,在這里,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代藝術的交流與碰撞,有和風月色下海浪拍打沙灘歡快治愈的聲音,有啜著咖啡吹著海風一邊閱讀的愜意和美好……這里便是泉州臺商區斥資3億元打造的“三灣文旅”項目,將于明年元旦正式拉開帷幕。
航拍“三灣文旅”項目
而與此同時,緊扣非物質文化遺產,再現千年雕藝風華的另一個項目——海峽雕藝文化園項目,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建設當中,有著33棟標準化廠房的一期產業園,將打造成集原材料供應、設計、生產、銷售及廢料再生為一體的綠色循環雕藝全產業鏈專業園區,該園區將于明年上半年全面竣工。
泉州臺商區管委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在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重視文化和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的必要性,振興臺商文旅產業發展。
三灣文旅項目即將拉開帷幕 打造文化高地新標桿
臺商投資區從南至北沿著海岸線包括三個灣:玉沙灣、月亮灣和龜山灣部分區域,統稱為“三灣文旅”,全長8公里。金色的弧形沙灘上,沿途布點了9個元素的藝術裝置,書禮Coffee、鯨落藝術餐Bar、“蛹”美術館、King藝術營地、見山House……近日,記者從泉州中心市區驅車前往臺商投資區的“三灣文旅”項目部,一一體驗沿途別具一格的藝術裝置。
“三灣文旅”項目品牌運營中心
鯨落藝術餐Bar
漫步在沙灘上,眼前突然出現一座黑乎乎的雕塑,仿佛一頭擱淺在沙灘上的鯨魚。其實,這里是鯨落藝術餐Bar,這個餐吧的上方是一條白色的巨大脊椎骨,鑲嵌了燈光,位于鯨魚頭部的是白色鯨魚骨做成的吧臺,這些逼真的魚骨都是通過3D打印而成。
“這個餐吧的設計將海洋文化及海洋生態理念融入其中,希望能夠倡導人們熱愛自然保護海洋。” 泉州盤扣樂風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希佳介紹。
航拍沙灘上的藝術裝置
沙灘上的藝術裝置,每一樣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含義,“蛹”美術館的造型,最吸引人的是3米多高名為“捍衛”的黃色大猩猩,它站在白色的“蛹”之間,像是在守護自己的家園。
林希佳介紹,這個“蛹”美術館也是一個多功能開放式的營地,可以辦展覽、搞團建,也可以供游客休息娛樂。
“特別是當地的木雕、石雕等工匠文化,做的多是大件佛雕,我們可以把這些工藝落地在美術館里,借助一些大師通過國際化的視野來提煉加工,比如可以做一些生活用的器皿等,讓它更加生活化。”
盡管看上去是一座座的藝術裝置,但實際上,所有的設計都帶有當代美學的流暢感,希望呈現出更多生活美學的狀態,林希佳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這里能夠吸引許多人前來打卡,他們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住在貝殼民宿里,聽浪花的聲音,看海上日出,享受最美的生活。
林希佳介紹,目前三個灣區加起來共有9個元素,都已經落地,正在進行細節的細化處理,“把功能激活,從美學上、生活上會覺得更有趣。年底將通過活動形式正式拉開帷幕。”
該項目設計者、國家級藝術設計學者曾輝教授介紹,這里被譽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線之一,地理優勢是得天獨厚的,但人文品質還有待提升。所以,“三灣項目”的建設,采用圍棋布點的方式,以點帶線形成面,在每一個功能性的藝術裝置里,植入藝術、人文、體育及美學等內容,讓它們富有生命,展現出三灣的自然美、人文美、生活美。也將“三灣文旅”項目打造成泉州乃至全國的文化高地新標桿,創新泉州臺商的文旅產業業態,為文旅經濟的提升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海峽雕藝文化園效果圖(受訪者提供)
打造標準化產業園 再現千年雕藝風華
眾所周知,臺商區張坂鎮的木雕工藝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唐代,獲批實施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系中國四大名雕之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如今,臺商區雕藝產業涵蓋石雕、木雕、影雕、漆線雕等多種工藝,各級工藝美術大師近百名。現從事雕藝相關行業的企業和個人作坊300多家,從業人員2萬多名,具備深厚的雕藝產業基礎。
但是,目前臺商區雕藝企業存在相對分散、規模不大、實力不強、品牌意識淡薄等情況,限制了雕藝產業做大做強的空間。
為此,臺商區管委會規劃“一街一園一區一館一市一場一賽一院”的“八個一”平臺建設,整合產業資源,聚焦文旅融合,錨定“中國佛具文化之都”的目標,推動千年雕藝再現風華。
已有23棟標準化廠房封頂
近日,記者來到正在建設的海峽雕藝文化園,工程工地上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施工,確保每一個環節都安全、有序、保質保量。
泉州交發集團雕藝公司綜合部副經理潘少彬介紹,海峽雕藝文化園項目是泉州交發集團與臺商區管委會達成戰略合作的項目,整個項目占據“八個一”平臺建設中的“四個一”(一園一區一市一館),是整個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把小木雕打造成富民強區的大產業。
雕藝展示中心效果圖(受訪者提供)
該項目分為二期,一期規劃為雕藝產業園,共33棟標準化廠房,截至目前已完成23棟標準化廠房的主體結構封頂,10棟處于主體施工階段。預計年底可完成所有標準化廠房結構封頂,明年上半年竣工開園。
二期規劃建設大師文化創意區、原材料及佛具用品交易市場、雕藝博物館、酒店及配套公寓。
航拍項目建設工地
在不久的將來,來到雕藝產業園,會被它閩南出磚入石的建筑風格所吸引,整個園區規劃為一核兩軸四中心,一核是綜合管理辦公大樓,包含雕藝作品展示中心、研學實訓中心、DIY體驗中心,產品研發中心、共享辦公室。園區東西和南北兩條主干道塑造成雕藝文化軸和海絲景觀軸,增添整個產業園區的文化元素和氛圍。此外,園區還設置了共享大雕刻車間、共享噴涂車間、共享污廢處理中心、共享倉儲物流中心四大中心,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共享空間。
海峽雕藝文化園沙盤
潘少彬介紹,在招商方面,園區主要面向雕藝相關相近產業招商,通過產業鏈招商,加速產業化鑄鏈補鏈延鏈強鏈,以文化價值撬動市場能級,力爭成為推動“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的樣板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