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弘揚“晉江經驗”,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近日,泉州臺商投資區出臺十六條措施,推動民營經濟加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做優做強民營龍頭企業
提升民營企業創新能力
一、做優做強民營龍頭企業
(一)支持民營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加快建設一批國內外一流企業,對新獲中國質量獎的企業或組織,給予3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新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福建省政府質量獎的企業或組織,給予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新獲福建省政府質量獎提名獎、泉州市政府質量獎的企業或組織,給予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二、梯度培育中小微企業
(二)支持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
對通過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復核的,由市級財政給予每家5萬元一次性獎勵,區級給予1:1配套補助,如市級獎勵金額有變,區級獎勵金額相應變動。
三、提升民營企業創新能力
(三)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
對規模以上企業首次入選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2萬元;對首次認定為福建省科技小巨人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
(四)支持民營企業建設科技創新平臺
對獲得省、市科技創新券補助的,按其補助金額的25%給予配套;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一次性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對經認定的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給予平臺運營主體一次性補助100萬元;對經認定的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按近3年(從認定年度起計算,含認定當年度)新增投資額(公共服務區域建設改造、軟件購置、設備投入)的25%給予平臺運營主體一次性投資補助,最高補助50萬元;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孵化器、眾創空間,自認定年度起連續3年,每年分別給予運營主體30萬元、10萬元、5萬元運營激勵;對新認定的省級、市級孵化器、眾創空間,自認定年度起,兩年內實現晉級的,給予運營主體一次性20萬元獎勵。
推動民營企業技術改造
提升民企智能制造水平
四、推動民營企業技術改造
(五)支持民營企業技術改造
對獲得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費補貼的企業,在市級財政給予補助的基礎上,區級財政給予一次性80萬元配套補助;對被評定為省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和智能制造裝備的裝備產品,在市級財政給予補助的基礎上,區級財政給予一次性20萬元配套補助;對采用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和新標準實施技術改造,對年納稅額50萬元及以上的制造業企業,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指導目錄和臺商區產業規劃的項目,且當年新引進的生產性設備投資額200萬元及以上的,按新引進生產性設備投資額的5%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50萬元。
五、提升民營企業智能制造水平
(六)支持民營企業推進智能制造試點示范
對經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市級工業設計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的制造業企業,在市級財政給予獎勵的基礎上,區級財政一次性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15萬元獎勵。
六、推進民營經濟數字化轉型
(七)深入實施臺商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
對市級兩化融合示范工程、工業互聯網示范工程等應用民營企業,在市級財政給予補助的基礎上,區級按市級金額的30%給予配套補助;對民營企業購買使用云產品、云服務提供折扣優惠和資金補貼,區級按市級補助金額的50%給予補助。
推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水平
七、推動民營經濟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八)支持建設海外倉
鼓勵本區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RCEP成員國開展海外倉建設,擴大歐美市場海外倉布局。對臺商區赴境外自主建設倉儲面積達500平方米以上,或租賃倉庫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以上,且當年實際投資額達到7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在企業獲得市級財政補助的基礎上,區級給予1:1配套補助,每家企業每年最高補助90萬元。
(九)梯度培育中小微商貿企業
對限上企業年度社消零售額達2億元以上,且同比增長高于15%的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增長超過15%的部分,每增長3000萬元,再給予2萬元獎勵,最高獎勵不超過20萬元;對限上批發業年度銷售額達5億元以上,且同比增長25%以上的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增長超過 25%的部分,每增長8000萬元,再給予2萬元獎勵,最高獎勵不超過20萬元。
(十)支持企業赴境外開展商務活動
對有自營出口業績的企業參加RCEP、AfCFTA成員國家展會的,在省市補貼的基礎上再按每個展位予以綜合費用補助2萬元,對參加非RCEP、AfCFTA成員其他境外展會的,在省市補貼的基礎上再按每個展位予以綜合費用補助1.5萬元。支持舉辦供采對接會,支持行業協會、企業組織境外采購商或國內采購代表參加供采對接會,對承辦單位場地、宣傳等費用的,在省市補貼的基礎上再按25%給予補助,單場補助金額不超過5萬元。繼續開展外貿云展會活動,對企業參加各級商務部門(含貿促會)主辦的云展會,在省市補貼的基礎上再按單次參展費用的25%給予一次性補助,單場展會最高補助金額1萬元。實際展位費低于相對應各類定額的,按照就低不就高原則,以實際發生金額予以補助。
八、保障民營企業用地需求
(十一)支持“零地招商”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空間集聚發展,推進土地資源集約化利用,爭取引進優質零地項目(零地項目是指不需要政府供地的新項目)。對經區招商部門備案的新引進并納入規上的制造業及現代服務業類型的企業,并在臺商區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內財政貢獻地方留成部分作為基數(要求企業年度全口徑財政貢獻額100萬元及以上),給予企業連續5個會計年度獎勵。對達到財政貢獻要求的企業按照第一年70%、第二年70%、第三年50%、第四年50%、第五年40%的比例給予獎勵;對獲得“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或區級以上龍頭企業認定的且達到財政貢獻要求的企業按照第一年80%、第二年80%、第三年60%、第四年60%、第五年50%的比例給予獎勵。實行產權可分割的產業園區項目超出協議約定財政貢獻后,超出部分可參照執行。
九、提升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水平
(十二)推進泉州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
鼓勵銀企積極參與該機制,發揮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效用,對參加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的中小微企業,擔保費和評估費各按貸款金額的0.5%予以補助。
(十三)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貼息
組織“入園惠企”行動,對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或通過知識產權質押放大融資額度,獲得商業銀行、融資租賃公司融資并按期正常還款的中小微企業(含地理標志商標質押貸款中的農戶),按還款年度1月份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30%貼息,低于LPR的以實際利率的30%為準,融資租賃費利息部分參照一年期LPR的30%貼息。貼息時間從融資還清之日起最長不超過1年,每家企業每年最高補助20萬元。
(十四)開展企業購買知識產權保險補助
對購買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相關的保證保險、知識產權被侵權損失保險、侵權責任保險等保險服務,單筆保費金額在1500元以上的,按保費金額50%補助,每家企業每年最高補助5萬元。
十、發揮行業協會商會橋梁和服務作用
(十五)支持和引導行業協會商會、民營企業實質性參與國內外標準化活動。對成為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福建省(含泉州市)地方標準制訂主導單位的,分別給予一次性50萬元、15萬元、10萬元、5萬元的補助;對成為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福建省(含泉州市)地方標準修訂主導單位的,分別給予一次性30萬元、8萬元、5萬元、2.5萬元的補助;對主導制修訂團體標準的企業,給予一次性2萬元的補助。對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的,屬標準制訂主導單位的,分別給予一次性15萬元、10萬元和5萬元的補助;屬標準修訂主導單位的分別給予一次性8萬元、5萬元、2.5萬元的補助。對獲得“福建省標準貢獻獎” 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的,分別給予一次性5萬元、3萬元、1萬元的補助。多個單位同時參與一項標準制修訂獲得國家、省標準貢獻獎的,只補助等級最高、排名最前的單位。
(十六)支持行業協會、服務型制造公共服務平臺組織制造業企業開展工業設計工作坊(營)活動,在市級財政給予獎勵的基礎上,區級按市級金額的50%給予配套補助。繼續實施“手拉手”專項行動,支持龍頭企業組織中小企業圍繞供應鏈深化專業分工,加強區級產業協作配套。支持中小微企業融入龍頭企業供應鏈,對為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協作配套年加工產值200萬元(含)以上或加工費100萬元(含)以上,且協作配套產品銷售額占申報企業年度銷售收入30%以上的中小微企業,按年協作配套加工產值的1%或年加工費的2.5%給予不超過30萬元補助。鼓勵區內企業采用本區產品,對采用本區企業產品8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按采購額的3%給予補貼,單家企業最高不超過50萬。
十一、其他要求
(一)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結合各自實際,完善工作機制,政策主管部門牽頭制定申報指南,創新具體舉措,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推動全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本措施中涉及的優惠政策與泉州臺商投資區出臺的其他優惠政策類同的,按就高不重復原則執行,有文件明確規定除外。
(三)本方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2年,具體解釋工作由區科技經濟發展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