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臺商投資區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提升全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效,根據《泉州市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泉州市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泉分類〔2022〕1號)文件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2023年底前,張坂鎮、洛陽鎮全面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面落實將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融入中小學、幼兒園相關課程教學,學生生活垃圾分類和投放的好習慣基本養成;全區廚余垃圾分類收集量至少達2.5噸/日且全量分類處理;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70%以上。
2025年底前,全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過程無縫對接;廚余垃圾分類收集量占生活垃圾清運量的比例達到10%且全量分類處理;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80%以上;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類習慣。
二、全面加強科學管理
(一)推動源頭減量
1.嚴格落實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有關規定,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利用,發現違反有關規定行為及時制止或查處。推行旅游、餐飲、住宿等行業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
2.建設協同辦公系統,提倡采用視頻會議、電子桌牌、無紙化辦公等。
3.倡導全社會開展“光盤行動”,建立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反食品浪費法有關規定。
4.推行寄遞企業設置包裝物回收設施設備,將綠色快遞物流和配送體系建設、專業化智能回收設施建設納入廢舊物資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5.推行凈菜上市,健全水果、蔬菜、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型商超等凈菜上市政策措施,減少源頭垃圾產生量。
(二)推進分類投放收集系統建設
1.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配備標識統一規范、質量合格的收集容器。
2.推行“十有一員”(有地面硬化、有分類指引、有規范容器、有雨棚、有洗手、有排水、有照明、有監控、有滅蚊、有語音提醒,每個投放點配備一名督導員)分類投放模式。“十有一員”小區完成比例2023年達到40%,區級財政給予創建完成“十有一員”投放點小區7500元補助。有物業的小區督導員由物業公司聘請,無物業的小區督導員由所在行政村聘請。加強分類桶清洗、消殺、維護管理,確保桶身整潔和洗桶污水進入污水管道。
3.推動開展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有害垃圾單獨投放,實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效分開,提高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比例。
4.全區新建商品住宅項目應按垃圾分類投放點“十有”標準同步配建生活垃圾分類設施,作為新建商品住宅用地土地出讓條件,列入出讓公告內容和土地出讓合同附件。新列入改造計劃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應繼續落實生活垃圾分類設施等“四個必改” 改造要求。鼓勵全區有物業管理的小區開展既有生活垃圾分類設施改造提質工程,加快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規范化、標準化建設。
(三)完善分類運輸系統建設
1.根據四分類垃圾的收集量,適時增加車輛,確保運輸能力與分類收集量相匹配。2023—2025年,計劃更新轉運車輛4輛,其中:其他垃圾轉運車2輛,廚余垃圾轉運車1輛,可回收物轉運車1輛。
2.全面推行廚余垃圾直運。加強分類轉運車輛統一管理,確保桶車一色、全程分類運輸,方便群眾監督。配合投放時間,合理安排收運站點、頻次、時間、線路等。
(四)提升分類處理能力
有害垃圾利用、處置單位要落實規范化管理要求,加強有害垃圾處理設施設備運行維護管理,確保各類污染物達標排放。2023年底前,家庭源有害垃圾處理能力、品種滿足需求。加強對有害垃圾收運、儲存、處置的監督指導。
(五)加強資源化利用
1.2025年底前,大型農產品、水果、海產品、蔬菜批發市場、 農貿市場等廚余垃圾產生量大的單位建立適宜規模的處理站,實現廚余垃圾源頭就地處理。
2.實施垃圾分類的鄉鎮至少建成1個再生資源分類回收站網點。2025年底前,形成制度完整、運作規范的可回收物資源收集、轉運、回收、利用體系。
(六)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干濕”分類
2023年,新增2個鄉鎮全域落實“干濕”分類機制,實現 “六個有”(有縣鄉工作機制、有宣傳發動、有有機垃圾處理設備或設施、有資金保障、有減量化成效、市級有現場會總結推廣)。2025年,基本建立農村有機垃圾生態處理機制。
三、努力推動習慣養成
(一)納入基層治理
要將生活垃圾分類作為基層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統籌鎮村干部、業委會、物業管理人員、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增強群眾參與感、獲得感。2023年底前,全區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基層治理。
(二)營造良好氛圍
利用公交車、景區、公交亭、戶外廣告、電子屏幕、建筑圍擋等媒介,加大車站、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的氛圍營造,引導居民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注重輿論引導,主流媒體每月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宣傳正面典型,營造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
(三)組織業務培訓
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從業人員、操作人員、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
(四)開展志愿服務
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垃圾分類志愿服務和公益宣傳活動。對老年協會、志愿者協會、退休黨員進行垃圾分類專項培訓,從中擇優招募積極性高、責任心強、勸導能力強的志愿者擔當督導員。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行業協會等組織作用,帶頭引導志愿者落到基層。各行政村或小區物業服務企業建立有居民參與的志愿服務隊,長期、持續對居民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和督導。
(五)建設宣教基地
2023年底前,至少建成1個生活垃圾分類宣教基地。整合公共資源,利用圖書館、展覽館等公共場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
(六)強化學校教育
2023年底前,中小學、幼兒園普遍將垃圾分類知識融入相關課程教學。2025年底前,各級各類學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效顯著提升,學生生活分類宣傳教育工作長效機制和校內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貯存的管理體系健全完善。
四、加快形成長效機制
(一)推動法治化和規范化管理
依據《泉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建立常態巡查制度和典型案例通報機制。按照網格化管理規定,采取定人定崗定責方式,開展常態執法檢查,依法查處混裝混運、亂丟亂放等違法行為。
(二)創建示范居住小區
2023年底前,新創建1個市級示范居住小區;2025年底前,創建5個市級示范居住小區。區級財政對完成創建的示范小區給予一次性補助5萬元。對完成全鎮域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的鄉鎮依據實際情況給予補助。
(三)健全收費制度
2023年底前,各地根據“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制定和調整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標準。積極創造條件探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計價、計量收費,并提高混合垃圾收費標準,促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
(四)加大資金保障力度
區級要建立穩定持續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安排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資金,確保資金專款專用。積極爭取中央、省、市預算內資金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的支持。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五)引入市場機制
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效,推廣示范片區經驗做法。
(六)完善監督考核機制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書考核和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內容。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日常考評、季督查、年終考核制度。積極發動社會組織、志愿者隊伍、媒體等參與監督,行政村、物業等每季度評選出若干戶“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戶”,營造比學趕超氛圍。
五、加強組織領導
(一)建立工作責任制
建立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工作機制,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推動工作,實地調研或督導檢查生活垃圾分類。調整和充實市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下設職能組。推動區直有關部門進一步細化職責分工,以清單形式明確各部門的具體責任。
(二)強化黨建引領
建立健全黨建引領垃圾分類工作機制,形成區、鎮、村常態化聯動工作制度,基層黨組織定期研究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深化在職黨員到行政村報到服務工作,鼓勵動員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主動參與所居住行政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鄰里志愿服務等。對無物業管理的老舊街巷小區、散居樓棟,全面推行黨員街巷長、黨員樓棟長、紅色網格員“兩長一員”機制,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消除生活垃圾分類的薄弱點。
(三)健全管理協同機制
區綜合執法與應急管理局要充分發揮牽頭協調作用,各單位、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積極參與,帶系統推行業,形成工作合力,推動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對存在的責任不落實等典型問題,抄送區效能辦作為年度績效考評重要參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珍稀 “訪客” 西黃鹡鸰現身 泉州鳥類家族2025-04-1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