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座山、一個站——
孤守深山11載 用心感動客戶
永春縣外山鄉位于永春縣東部,距離縣城25公里。如今,鄉里不少年輕人都外出打拼,老人、婦女和兒童閑暇時就是聊天、看電視。11年來,為了保障村民能正常收看電視節目,僅有一人的外山廣電網絡站,52歲的余華陽“內外兼修”,熱心為村民服務。
余華陽騎上摩托車,帶上工具包走村入戶幫助村民。
舍小家為大家 11年除夕堅守崗位
2008年除夕夜,外出打拼的鄉里人回到老家,大家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熱鬧而溫馨,然而,余華陽只能獨自在宿舍里看電視,為的就是確保村民能看上春節聯歡晚會。當晚7時30分,云峰村有200多戶村民家中的電視突然沒了信號,眼看春節聯歡晚會即將開始,村民們急忙撥打老余的電話:“陽啊,我們這里電視沒信號。”
余華陽工作盡職盡責,業務能力突出。
臘月里的山里天氣多變,經常山下是晴天,山上是霧天,寒氣逼人。老余二話沒說,背上20多斤重的工具箱,在鄉派出所指導員的幫助下,開車前往云峰村。2008年,村道還是土路,十多公里的山路能見度只有幾米,原來十多分鐘的路程,花費了近半個小時。經檢測,是光纜接收機損壞,老余立即搶修。很快,電視信號恢復正常,村民們高興地看著春節聯歡晚會。
2005年,老余到外山廣電網絡站當站長,11年來,為了保證村民能看上春節聯歡晚會,除夕他都沒有回家。說起11年來除夕沒和家人團聚,老余的眼眶微微泛紅。
活到老學到老 鉆研業務服務用戶
老余以前在村里的電影隊工作,1998年到廣電系統從事光纜維護,2001年到東關站從事網絡維護,2005年在外山廣電網絡站擔任站長。隨著模擬電視逐步改造為數字電視,老余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白天,他要到村里排查故障,幫村民解決問題,晚上還要制作報表。
“活到老學到老。”老余說,以前報表都是手工填寫,后來需要用電腦,“我對電腦一竅不通,只好問問兒子,把他的電腦書拿來看。”如今,通過參加培訓和買書研究,老余可以獨自承擔起鄉里廣電網絡的光纜維護,監控線路、數字機頂盒等多項日常器械的巡查保障工作。
基礎扎實,才能更好地為村民服務。隨著技術的發展,電視越來越先進,村里有的老人不會使用,他騎摩托車十幾公里上村民家中幫忙是常有的事。村民林炳輝說:“以前不會用遙控器,老余來教了幾次,自己也就會了。”
用心感動客戶 業務能力名列前茅
在鄉里,幾乎每個人都認識老余。“陽啊,明年的有線費又要交了,多少錢?”“聽說最近老人辦理數字電視有優惠?”“陽啊,去哪?進來喝茶。”在老余的電腦里,記錄著村里所有用戶的聯系電話,他的手機通訊錄也留著幾個常用住戶的聯系方式。“有些老人不懂描述故障情況,就請熱心村民幫忙去看下,第一時間可以知道故障原因。”老余說,故障都基本要在24小時內排除。
閑暇時,老余常背著工具包,進村入戶,了解村民需求。鄉里的村民,老余都記得哪家用上了數字電視,哪家的電視可以點播互動。鄉里和仙游交界的泗邦院角落有30多戶村民,距離鄉里十多公里。2014年,在當地政府和廣電網絡永春分公司的幫助下,老余數次奔波,村民終于看上了數字電視。
長時間的奔波,老余的腰椎有些不適,如今,他需要靠藥物來緩解。一個人的基層鄉鎮站任務繁重,但老余謹記著用心感動用戶,用戶滿意在心。“既然選擇了這行,就按照規矩去辦,做實事。”樸實的他沒有太多的言語,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創下了從業十六七年來零投訴和業績名列前茅的好成績。(記者 張君琳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珍稀 “訪客” 西黃鹡鸰現身 泉州鳥類家族2025-04-1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