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10時許,擁有860多年歷史的關東橋在巨大洪水的沖擊轟然倒塌。東關橋屬永春東關鎮,是泉州大水缸山美水庫的畜洪區。同時也是德化龍門灘大水庫和永春湖洋鎮的水域通道。據當地官員介紹,15日2點多至今,湖洋、東關一帶至今的降雨量已達350毫米。東關橋始建于南宋,是閩南通往閩中的陸上通道,也是三明通往泉州的必經之道,其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海絲之路的德化瓷器也是順著永春桃溪穿過東關橋而揚帆海外。(晨報記者 萬代輝)
東關橋,又稱"通仙橋",飛架在永春縣東關鎮東美村的湖洋溪上。東關橋始建于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閩南絕無僅有的長廊屋蓋梁式橋,全長85米,寬5米,共六墩五孔兩臺,橋基采用"睡木沉基",船形橋墩以上部分全為木材構造,技藝之精湛,構造之奇特實屬罕見。1991年被列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800年的永春東關橋塌了
800年的永春東關橋塌了
800年的永春東關橋塌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