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6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張凱航文/圖)昨日,又是一年清明節,永春縣東平鎮文峰村老村落,山間的春筍已經悄悄冒出了頭,上午8點多,天氣還算微涼,57歲的阿輝和五弟、侄兒和女婿一行,又回到熟悉的老家。
舊村里土木結構的老房子
在這個海拔600米左右的山間村落,阿輝已經生活過了47年。10年前,在各級政府的努力下,文峰村近千名村民陸續搬遷到十余公里外東平鎮區旁桃溪畔新住處。
老厝變成新套房,文峰村的面貌為之一變,近千名文峰村村民,也歷經了生活變遷。
一早,阿輝一行來到父母的墓地祭掃。盡管已經不再再此生活,但每年的清明時節,文峰村的村民還是會返回故里,紀念過往的親人。
想起往事,阿輝歷歷在目。“原先在山上,主要就是種水稻和蘆柑,一年到頭,也別想剩下多少錢,差不過就夠一家人基本的生活”,阿輝說,為了一家生計,往往都要從山上擔下柴草,走十公里左右的山路,到山腳下的市場去賣。
孩子上學,也少不了上山下山。阿輝的女兒和兒子,如今已是而立之年,當年在鎮區上初中,“每次周五下午放學,就要趕緊跑回來了,十來公里路途,回到家,基本上天也都黑了。”
因為生活上的煩惱,不少村民選擇遠走他鄉,2006年,連續暴風雨更讓村子雪上加霜,暴風雨引發山體滑坡,讓不少村民住房成了危房,村民基本的居住生活都成了問題。
2007年底,東平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對文峰村實施整村遷移“造福工程”,在東平鎮區旁建起文峰新村,2008年左右,近千名村民陸續搬遷下山,住進新建的套房。
村子的搬遷,也改變了阿輝一家的生活。
幾個孩子長大后到企業上班,慢慢撐起家庭生活,十年間,已經陸續結了婚生了孩子。
文峰新村如今交通已是十分便利,圖為村旁的新鴻安大橋
文峰新村現今樣貌
新村周邊的基礎設施也歷經修繕,寬敞的活動廣場和籃球場,為村民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去處,公路四通八達,前往鎮區和縣城上班、購物或就醫,路程幾乎都在十分鐘以內。
文峰新村的活動廣場,傍晚時分很多村民和小朋友都會到此休閑玩樂
文峰新村的籃球場
而原先頗讓人煩惱的就學問題,如今也迎刃而解,最近的小學,距離文峰新村僅有數百米距離,中學也僅有一街之隔。
東平鎮政府有關負責人告訴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www.iosapp77.com)記者,除了生活便利方面的改善,接下去還將繼續探索,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近就業機會,為村民創造更多的財富,提升廣大村民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