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永春縣介福鄉林俊德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該紀念館位于林俊德將軍的故鄉紫美村,占地面積逾300平方米。
紀念館開放首日迎來首批參觀者
紀念館分為前言、桃源學子、大漠鑄盾、卓越功勛、情牽故里、最后沖鋒、感動中國、時代英模、結束語等板塊,通過大量實物、珍貴圖片及翔實的史料,運用聲光電現代科技,聲情并茂地展示時代英模林俊德將軍傳奇的一生。
鏗鏘一生,苦干驚天動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隱姓埋名人——這正是永春人林俊德一生的寫照。紀念館開放首日,永春縣紀委監委全體黨員干部就在館內開展“黨員活動日”活動。一幅幅珍貴照片,一件件陳列品,讓在場的黨員深受感動,真切感受到林俊德將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馬蘭精神”。“林俊德將軍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奉獻精神讓我們從思想深處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和黨性洗禮,激勵我們繼續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黨旗添輝增色。”黨員干部小林表示。
早在2016年,介福鄉就在紫美村村部布置了一個林俊德展館,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主要展示將軍生前在部隊的工作成果。該展館開館不到3年時間,就接待了近5萬人次的參觀者。為了更好地宣傳林俊德將軍精神、進一步擴大時代英模的影響力,在永春縣紀委監委、縣委宣傳部等有關部門的指導支持下,介福鄉黨委政府于今年3月啟動林俊德紀念館各項建館前期工作,全面開展展館建設。據工作人員介紹,為建好紀念館,他們走訪了林俊德將軍的親人、生前好友,并到檔案館、將軍故居等處,查閱、收集到大量珍貴資料,還聯系到將軍就讀的浙江大學獲取寶貴的資料。
據悉,永春縣介福鄉林俊德紀念館開放后,將作為永春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紅色文化和陶瓷文化相結合的研學基地。該縣還將組織開展宣講、演講、征文等系列活動,開展“走近林俊德 聽聽林俊德”故事會活動,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教師、青年、學生學習弘揚林俊德精神。目前,該縣正編排音詩畫情景劇《將軍的敬禮》,將通過文藝作品擴大林俊德將軍精神的影響力。
人物名片
全軍掛像英模林俊德
林俊德是泉州市永春縣大山走出的首位院士、我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兩彈一星”偉業的重要開拓者。他扎根戈壁52年,參與了我國全部45次核試驗任務,先后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創新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獎31項,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林俊德當選2012年度全軍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模范、“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2013年,中央軍委追授林俊德“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杰出科學家”榮譽稱號。2018年,經中央軍委批準,增加林俊德為全軍掛像英模。(記者林銘珊 通訊員姚德純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