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又綠桃溪岸,碧水長流赤子心。3月28日—30日,泉州市永春縣邀請原駐村(掛職)干部回永春走訪、座談,并發布“我為鄉村振興辦件事”認領項目,舉行原駐村干部與現任駐村干部結對儀式。這是該縣舉辦的第四次“返永走親”活動。
憶往昔、敘舊情、聊變化、談發展……不管是在會場,還是在項目現場;無論是回來“返永走親”的,或是目前仍在崗的,駐村(掛職)干部們總有說不盡的事、講不完的話,大家熱烈討論交流,積極出謀獻策,以“歸鄉人”的深情與“耕耘者”的激情,聚力譜寫永春鄉村振興新藍圖。
“返永走親”是該縣近年來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有益嘗試。永春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黃永炎介紹,“我們保持‘幾年抓一件事’的韌勁,不斷豐富‘走親’工作內涵,越來越多的原駐村(掛職)干部重返永春,進一步打開各領域交融與合作的大門。”
項目結親共建
“當聽說村里的柑橘品種改良項目需要幫助,我立刻應下了這份‘家書’。”廈門游輪港海關四級高級主辦、原省派吾峰鎮梅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鄭萬里的話語飽含熱忱,“這個行動很好,讓我在駐村結束后,還有機會為村里的發展再出一份力!”而他口中稱贊的行動,則是永春縣面向原駐村(掛職)干部發起的“我為鄉村振興辦件事”行動。
你有所呼,我必有應;你有所盼,我必有為。永春縣聘請原駐村(掛職)干部擔任“榮譽村長”或鄉村振興導師,充分發揮其政策通、見識廣、信息靈、資源多等優勢,在去年領辦115個項目的基礎上,今年新增認領項目63個,涉及資金超3000萬元,推動鄉村發展從“短期幫扶”邁向“長效共建”,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在桃城鎮花石社區,閩江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永春分院的牌匾熠熠生輝,這也是該行動的亮眼項目之一。在去年,經閩江學院創新創業創造學院副院長、原省派蓬壺鎮麗里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林映平等人“搭橋引路”,永春縣與閩江學院建立校地戰略合作關系,重點圍繞鄉村產業振興、規劃設計、人才培育等領域開展工作,打造校地人才溝通交流、信息共享、資源對接、技術攻堅的平臺,推動全縣鄉村振興提檔升級。
“結親不是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黃永炎說,以項目結親為抓手,暢通人才流、信息流、資金流反哺鄉村,逐步形成“認領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激活一片區域”的鏈式效應。“下一步,我們將增進‘親情紐帶’,推動原駐村(掛職)干部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上接續奉獻、再立新功。”
新老結對幫帶
前有深耕者,后有接棒人。如何破解駐村工作中的經驗“斷檔”難題?永春縣以一場特殊的簽約儀式給出答案——新老駐村干部鄭重簽下結對協議書。該縣從原駐村干部中擇優選聘14名導師,與目前在崗的省派、市派駐村干部結對子,以“導師幫帶制”將“返永走親”活動進一步制度化,通過面對面“傳”經驗、手把手“教”方法,助力現任駐村干部少走“彎路”,掌握工作技巧、提高工作本領,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駐村工作隊,以“組織振興”領航鄉村振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鄉村振興不是一個人的戰斗,而是一群人的接力。”泉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黨委書記、原省派東關鎮東美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鄭少君笑呵呵地說,“基層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弄懂,有了我們在前面帶著走,他們可以更快更好地上手開展駐村工作。”
歲歲新帆濟,代代續征程。在活動現場,鄭少君、劉斯生、鄭萬里、林映平等四位原駐村干部上臺分享自己的駐村工作經驗。“駐村就是要真抓實干,不帶半點私心”“對待群眾要胸懷耐心和信心”……一個個生動的事例、一句句真誠的發言,博得現場陣陣掌聲。同時,這些凝結著泥土芬芳的經驗之談,也化作現任駐村干部筆記本上的墨水。
“鄭少君書記歷經三輪五載的駐村,經驗豐富,給我們啟發了很多工作的新思路。”在與原駐村干部的交流中,現任桃城鎮姜蓮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練繼發受益匪淺,“我會珍惜這次結對的機會,向駐村前輩們多學習,盡快融入基層、轉換角色,理清基層工作思路,找準本村發展定位,進一步拓寬強村富民路徑,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鄉村結緣續情
一朝駐村經歷,一生永春情緣。此次活動中,原駐村(掛職)干部深入考察永春縣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實地走訪了永春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項目、魁星書院和達埔鎮新瓊村等。
一幅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畫卷正在新瓊村徐徐鋪展,令人連連稱贊!“華僑大學設備處副處長劉朝民駐村結束后,還多次返回新瓊村,走到群眾中間,來到黨員家里,總有聊不完的知心話。”達埔鎮新瓊村黨總支書記潘文兵說,“他懷揣濃濃鄉情走親、結親,用實際行動幫助我們謀項目、促發展,切實為群眾辦了一些實事、解了一些難題。”
當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正如火如荼,這是對全面脫貧成果的鞏固和提升。回眸過往那些駐村扶貧的日子,大家依然心潮澎湃,難以忘懷!活動中,大家還紛紛返回昔日駐地“走親”,共話美好未來!“鄉親們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打我的電話。”這是原駐村(掛職)干部不約而同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下洋鎮涂山村距離永春縣城79.7公里,泉州市委宣傳部新聞科一級主任科員杜成梁不辭辛苦趕去與村“兩委”干部一起重溫駐村時光,暢談這幾年村莊變化,圍繞“村民如何增收”“如何壯大集體經濟”“黨員如何模范帶頭致富”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幫助理清發展思路,進一步做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一個個牽手相擁的走親鏡頭、一幕幕噓寒問暖的談心場景、一段段鮮活激昂的奮斗故事,每時每刻都在感動著我們。“不管是駐村還是掛職,都有期限,但山海間的牽掛,永遠沒有句點。駐村(掛職)干部帶走的或許是一身泥濘,留下的卻是永遠扯不斷的牽掛,成為鄉村全面振興最持久的養分。”黃永炎表示,“我們將在‘走’上下功夫,推動勤走親、真走心,力促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匯聚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孫杰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