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木薯粉條是泉州永春桂洋鎮家家戶戶餐桌上的“常客”。歲月流轉,這道承載著歷史記憶與鄉土情懷的美食,至今仍是當地人心中的摯愛。
上午9點半,桂洋鎮桂洋村村民林進旺與妻子便開始忙活。這天,他們要煮上一大鍋木薯粉條,招待前來做客的親朋好友。作為經驗豐富的廚師,林進旺對這道家鄉菜有著獨特的心得,“木薯粉條好吃的關鍵,在于水溫把控。60度左右的開水和面,粉條軟嫩適中;若想口感更Q彈,40到50度的水溫最合適。”
制作木薯粉條的手藝,林進旺自小習得。“小時候??磱寢屪觯约河质菑N師,自然就學會了。”林進旺回憶,在物資緊缺的年代,家里兄弟姐妹眾多,每當媽媽將洗凈研磨的木薯粉制成粉條,兄弟姐妹就守在灶臺邊,眼巴巴等著開飯。“那時沒有太多配菜,一勺油就是美味,能吃上一碗木薯粉條,就特別滿足。”
地處永春內半縣的桂洋鎮山多地少,種植木薯的傳統由來已久。木薯曾是當地重要的糧食作物,每到收獲季,村民們便將木薯加工成粉,制作成各類食物。如今,木薯粉條不僅沒有被時光遺忘,反而成為該鎮的特色美食。
烹飪時,先以茶油爆香咸肉、香菇、干貝、蝦米等食材,再加入芋頭熬煮成鮮美的湯底,隨后放入瘦肉、米粉與木薯粉條同燉,最后兩勺紅酒糟提香,撒上青菜、蒜苗,一碗熱氣騰騰的木薯粉條便大功告成。爽滑勁道的粉條,搭配濃郁鮮香的湯汁,令人回味無窮。“現在配料更豐富,朋友們都愛吃。每次一做就是一大鍋,能招待二三十人。” 林進旺笑著說,這道美食不僅是味覺享受,更是一份濃濃的鄉愁。
從充饑的主食到特色佳肴,桂洋木薯粉條早已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成為家鄉的象征。它承載著過去的艱苦歲月,也寄托著對故土的深深眷戀,在時光長河中,繼續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傳承著這份溫暖的鄉土情懷。(張小強 蘇榆軸 潘晨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