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是百姓餐桌上的常見食材,關乎民生福祉,但生豬養殖若管理不當,易對環境造成污染。在平衡生態保護與“肉盤子”保障的問題上,泉州市永春縣外山鄉給出了答案。
在永春縣外山鄉云峰村一處生豬養殖場,工作人員正用高壓水槍仔細清潔豬圈,糞污經規范處理后再排放,大大降低了對周邊水體、土壤和空氣的污染。生豬養殖場負責人潘香貴介紹,“我們先把豬糞鏟到儲糞間,再用高壓水沖洗豬圈,糞污通過管道進入沼氣池,然后流入儲液池,經過三格沉淀,尾水通過消納管引到山林用于灌溉。”
據悉,自去年起,外山鄉聯合相關部門開展生豬養殖整治百日攻堅行動。針對生豬散養戶,督促其完成儲糞間、沼氣池、儲液池、化糞池、消納管網及消納地建設,并推進畜禽養殖糞污貯存發酵、固體糞污堆肥、資源化利用設施“三提升”工程。外山鄉環保站工作人員余智宏表示,“對愿意繼續養殖的散養戶,我們聯合縣農業農村局,督促其按生豬養殖糞污全量收集標準化完善處理流程;對不配合整改且不再養殖的養殖戶,采取定期清欄及拆除取締措施。”
通過疏堵結合的整治方式,外山鄉生豬養殖整治成效顯著。全鄉31戶生豬養殖戶已全部完成設施改造。如今,外山鄉人居環境大幅改善,獲得村民廣泛認可。云峰村村民林聯火說,“整改后環境變好了,沒有異味,豬糞及時清理,污水也基本沒有了。”
余智宏透露,為鞏固整治成果,外山鄉將成立由綜合執法隊、河道專管員、環保網格員組成的監管小組,定期巡查已整改散養戶,嚴厲打擊偷排漏排行為,確保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外山鄉的整治經驗,為其他地區在保障民生與生態保護間的平衡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蘇榆軸 陳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