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碩果飄香。時下,正是百香果成熟的季節,南安英都西峰村70多畝百香果進入采摘期,果農迎來了“甜蜜時光”。
昨日,記者來到位于西峰村的暢想家庭農場,放眼望去,只見一叢叢綠油油的藤蔓爬滿棚架、渾圓透亮的果實掛滿枝頭,陣陣微風吹過,濃濃果香撲鼻而來,釋放出豐收的“信號”。現場,果農正搶抓晴好天氣,穿梭在一排排藤架間采摘成熟的百香果。不一會兒,籃子逐漸被金黃的百香果填滿。
“這批百香果是今年4月種植的,掛果率、果形都很不錯。目前,每天可采摘100多公斤百香果,預計畝產750公斤左右。”望著滿園的“金果子”,農場主卓國都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訴記者,果園種植的百香果,年產值約100萬元。
據介紹,該農場種植的百香果品種為“欽蜜9號”,具有皮薄、汁多、純甜的特點,近年來,以其獨特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深受市場青睞。
“‘欽蜜九號’產量高、品質優,目前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明顯,客戶的回饋也不錯,剛采摘上市就供不應求。”卓國都告訴記者,“欽蜜9號”不僅口碑好,采摘期也較長,分批次可以持續采摘至11月。
除了百香果,記者看到,該農場內不遠處種植的玉米也進入了成熟期。“我們采用輪種糧食的方式,將農場內的10多畝地種上了地瓜和玉米,今年玉米畝產大約1000公斤。”卓國都介紹,通過輪種的方式,能夠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增加糧食產量。下階段,他們計劃將這里打造成集農業觀光、休閑采摘為一體的生態休閑農場,吸引游客前來打卡。
記者走在滿園飄香的農場,不敢相信這里曾是一片拋荒已久的山地。
“20世紀90年代開始,村里一些青壯年陸續外出經商、務工,到現在大約2/3的村民都外出了。”西峰村黨總支書記洪貴忠介紹,隨著越來越多的村民外出,這片土地就閑置了。
為了讓“沉睡”的土地資源“活起來”,西峰村村委會以鄉村振興為契機、以土地流轉為抓手,積極盤活農村土地資源,促進群眾增收。村干部積極入戶溝通,終于在今年做通了85戶300多名村民的思想工作。
洪貴忠表示,作為基層組織,接下來,西峰村村委會將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盤活更多閑置土地,讓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撂荒地結出“金果果”,不僅讓鄉村振興發展有“錢景”,也讓村民增收更有“門路”。“70多畝的百香果,豐果期用工高峰期需要二三十人。”卓國都告訴記者,他們的工人以周邊的老人為主,主要負責采摘果實。
“我們年紀大了,出去打工既不方便也不好找。有了這個農場,我們就可以打零工,一天有100多元工資。”家門口帶來的務工機會,讓50多歲的王阿婆喜笑顏開。(記者 傅雅蘭 通訊員 洪彩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