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2日訊 廣西一女子為孩子挨打30年不離婚,兒子成年后為母打父。
昨天,有媒體曝光這怪誕又令人唏噓的“家事”,這個家里,有父親習以為常的家暴,有母親長期的“隱忍與妥協”,有兒子成年后的報復,更有那沉重得有點變味的“母愛”。
而上海,也有一男子被家暴打到脫臼訴離婚。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遇到家暴,怎么破?提起這,別忘了昨天還有件大事:我國首部反家暴法實施。
硬性的新條規面前,家暴不再是“家務事”了,可也有一些不容忽視的現實。
《有的說》,今天就來說一說。
不去滋養 暴力便不會流通于世
反家暴法正式實施,廣西一女子挨打30年不離婚的消息被各大媒體轉載,被打女人的理由是:為孩子好。不料,兒子長大后替母打父。真是一場鬧劇。
新法來了,她會不會拿起法律的武器維權,推翻丈夫的暴力?對此,文章按下沒表。大家更關心的是,敢向父親揮拳的兒子,是否會淪為下一個家庭施暴者。
如影隨評
在我看來,被打女人的隱忍,并不值得敬畏和同情。因為,在家庭暴力的土壤本就肥沃的社會語境中,過分的忍耐反而滋養了暴力。丈夫揮拳的力道,會在她的逆來順受中,變本加厲。
暴力會長大,也會傳遞。丈夫把暴力給了妻子,兒子把暴力給了父親,于是暴力便流通于世。
不去滋養暴力,就要斷開與它的連接。挨打的女人可以果斷轉身離開,或者拿起法律的武器,討個公道。在孩子的心里,暴力的陰影面積才會慢慢變小,漸漸淡去。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它最主要的作用,是事后的訓誡和校正。在家庭暴力上,我們不僅要法律,還要有不滋養暴力的智慧。(N凌云一號/文)
家暴之后,為什么你不離開?
母親為了孩子挨打30年,真的是因為孩子嗎?孩子真的好了嗎?我看都不是,也都沒有。如果為了孩子好,你更應該早點離開,讓孩子看到母親為生活拼搏的努力,一定比讓孩子生活在家暴的家庭環境里來得更好。
獨立韓秋
當他給你一巴掌時,我就會勸你離開;當他給你一腳時,我還會勸你離開;可當你因家暴就醫時,我就不會再勸你離開了。因為一次次挑戰了忍耐度,你的忍耐度也就一次次提升。能長時間承受家暴,往往就不再想離開了。
這類理由,通常都是自己給自己找的借口。我覺得,往往女方遭家暴,女方對男方的依附度都相對過高,不止在經濟上,也在精神上。一個在經濟上和精神上都依附丈夫的女人,當她處在離婚和不離婚的天平時,一定傾向不離婚的那端,因為比起依附帶來的安穩,離婚后的未知、辛苦、眼光更讓人恐懼,與其重新開始,不如忍忍,或許他會變好呢?
反家暴法保護弱者,約束暴力,制裁暴力,但是法律不能給你一個完美的婚姻,無法保你幸福。而唯有一個在經濟和精神上都獨立的女性,才能更大程度地保證婚姻的持久性和幸福感,也才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N獨立韓秋/文)
見過自己摔跤還向法律求救的?
小時候,第一次看到隔壁大叔挨老婆打,是因為賭博,把家里的拖拉機輸掉。幾乎要發瘋的大嬸拳打腳踢,而此番,大叔兩天沒吃飯加上懊悔而身心俱疲,毫無招架之力,被打得渾身淤青、兩手脫臼。此后,大叔戒賭,也算打出了“成效”。這在農村,幾乎成為一年的談資,因為,堂堂大老爺們,竟被女人一頓揍!當然,大家都知道賭博敗家,反倒紛紛稱贊大嬸挽救了一個家。
可想想,敢對老公動粗的女人,一般有三個基本“優勢”:體力好,一般比老公強壯;智力高,動手理由充足;最后則是后盾足,有一群同樣愛動手的兄弟姐妹,萬一打不過馬上叫“外援”。
而挨了老婆的打,畢竟是不光彩的事,當被問及遮不住的傷痕時,男人最常見的理由是“不小心摔了一跤”——這么個說法,仔細一琢磨,還挺有意思:你見過自己摔跤,向法律尋求保護的嗎?因此,男人面對家暴,一般都不要個說法,要么挨打,要么以暴制暴。而反家庭暴力法,到底能保護男人到什么程度,少不了兩個要件:一是男人需要放下面子站出來保護自己,再就是看司法實踐。(N牛童/文)
有了“新研藥”,也想看“療效”
我國首部反家暴法實施,從法制進程來說,無疑又是一個進步。
法條中一大亮點是“人身安全保護令”,法條規定詳細體貼,允許當事人書面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
可家庭暴力歸根到底是夫妻間的私事,受害人證詞反復無常,受害人向法院申請法院保護令。無論法院選擇三種中的哪一種措施,對施暴者又是另一場持久戰。在缺乏人力、物力的情況下,法院下達的“法院保護令”難免淪為一紙空文。美國繼續的家庭暴力現狀就是例證。
當然,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法律的實施、人權的保護同樣如此。第一步是通過法律詳細規定家庭暴力的危害、界定以及懲處措施,現在只是完成第一步,下一步得出臺執行程序,以確保法律效果的充分執行,否則只是又多了一部束之高閣的法律文本而已。(N花榕/文)
你真的需要一個揍你的老公?
廣西這個女人第一次被揍,她跑回了娘家,老公來認錯,求她回家,她就選擇了回去,原因有兩個:她一個人養不起兩個孩子,離婚了會被村里人瞧不起。
這是一個太普遍的家庭悲劇,在我剛當記者時,我也曾采訪過這樣的事件,一個晉江的女人,第一次被丈夫打了以后,就跑回娘家,丈夫去求她接她回家,之后就是三天兩頭打,跑了接回來,再打再跑,提離婚就威脅要殺她娘家全家。最后,女人殺了男人。
斯房話
災難深重的悲劇往往都有天長日久的積累,這世上太多的人總是盲目地活著,從不去反省自己生活的誤區,一點點地去解決小問題,以防止變成大問題。
很多遭遇家暴的女人,在第一次挨打后,都選擇跑回娘家,然后,又被丈夫的甜言蜜語、賭咒發誓勸回。卻不想,這個男人從此在心里就存下一個念頭:這個女人是打不跑的。
無須付出代價的錯誤,太輕易就一錯再錯。你真的需要一個成天揍你的老公嗎?這是一個肯干肯出力就餓不死人的時代,你沒努力過,怎么知道自己養育不了兩個孩子?不要以為,你挨打受罵,就能換來兒女的幸福生活。事實上,缺吃少穿的日子可能充滿溫情,在暴力家庭里卻很難調教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曾在電視上看到一女作家談家庭暴力:她結婚沒多久,丈夫動手打了她,她非常堅決地離了婚。因為她認定了,只要她這次原諒了他,第二次家庭暴力很快來臨。
離婚以后,丈夫再婚,對第二任妻子,他連手指頭都不敢碰一下。女作家的觀點就是,寧可“教”出一個好男人給別的女人,也不要自己深陷在苦難里。
我覺得這個觀點極有借鑒意義,要知道,如果天下女人都有這樣的“狠心”,還有哪個男人敢動粗?
(N斯佳/文)
注:本版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稿請寄:hdyoudeshuo@163.com,《有的說》必有重酬
關注“大泉州”,點擊菜單“看么”,看看《有的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