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失孤》劇組出現在泉州西街,“華仔”粉絲當場雖未能一睹天王真容,但是看著劇組一輛輛車開進西街、搬下一堆堆設備、一個個工作人員在忙碌,也算是親眼目睹了電影的拍攝過程。
那拍攝故事片時,大抵需要怎樣的流程,每一步工作又都有什么含義?早報整理資料,大致給您介紹一下。
1.導演講戲,演員走戲
拍攝的第一步不是布置,不是打燈,而是走戲。
這時候,包括導演和演員,所有的人都應該在現場,熟悉這個片段的劇情,熟悉每一句臺詞。這樣,攝影才能抓到更好的角度,錄音才知道話筒在哪里才能跟著演員,不漏掉每一句話。
2.碼位
大概在演員走了兩次戲之后,表演的方式固定了,導演在調整細節了。就需要由場工或者攝影助理開始貼地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碼位置。
碼的具體位置,是演員表演開始、結束,和中間停頓的各個點。具體方法是用大力膠貼在演員站著位置的兩腳之間。
這樣做的好處,第一是幫助演員控制節奏,第二是協助演員做到不同次的表演基本相同,方便不同機位剪輯。第三是攝影組跟焦。
3.定構圖
現在越來越多的故事片不分鏡頭劇本了。這時候就是攝影指導發功的時候了,定下構圖,才能打光,才能布置場景。因為我們看到的影像,是監視器里看到的那種經過攝影機加工的圖像,和人眼不一樣。
這個時候,演員是可以休息的,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光替。光替,就是身高和演員差不多,身材類似,穿著同樣顏色衣服的人。
這不是只有拍攝明星時候需要注意的,不管多小的組,這時候都不應該讓演員站在畫面中作為打光的參考,因為演員的情緒很容易被身邊大呼小叫忙來忙去的燈光師傅們影響,而且長時間站立,演員會麻木,不利于表演。長時間被燈光烤,會有些呆滯,也會不停要補妝。
4.打光
打光之前,燈光師應該是一直站在監視器前面的,根據攝影師定好的畫面,開始進行光線造型。
要注意的是:
燈光師一定要兼顧到這個鏡頭里所有可能涵蓋的演員調度,走動,表演。防止不接戲。
在故事片拍攝中,一定遵循同一內容從全景到特寫的拍法。
在同一場景中,如單機拍攝正反打,一定要先把一個光位下所有的機位拍完。否則即便記再準確,都很難在補拍同一位置上的鏡頭時做到燈光完全一致不穿幫。
在拍攝同一場景時,主光方向,光比,一定要固定,要測量好并且記錄數據,防止穿幫。
5.擺放細節道具
擺放細節道具,也是要聽攝影師和導演兩個人指揮。導演說要放進來的,是為了敘事服務的。攝影師要放的,是為了畫面好看的。
一個合格的道具師,在放好之后都會迅速用手機拍下照片,包括這個東西,擺放的角度,與周圍道具的關系,為了的還是接戲,不穿幫。
6.請演員;調整化妝,服裝
這時候的調整是看演員臉上有沒有反光的點,需要不需要補粉?演員的衣服上有沒有多余的臟東西,需要不需要粘下線頭。
7.錄音話筒員到位
其實話筒員在走戲的時候就應該跟在現場,先試試錄一個樣,讓錄音師知道每句話的輕重,每個細節,哪里要避免,哪里要錄清楚。
如果是運動鏡頭,還要和攝影師溝通下,最好大家一起走一下,看看運動過程中有沒有穿幫。
8.各部門的最后檢查
燈光組要看看這個演員夠不夠美,道具組要檢查下有沒有東西沒擺好,攝影組最后檢查有沒有穿幫。
9.現場所有人固定不要動
現場所有人,無關的人能離開現場最好離開,到監視器前面才能看到結果。不能離開的,迅速站定,最好蹲下,免得擋光,或者影子移動造成穿幫。
10.攝影開機
11.錄音開機
12.場記報場號,鏡號,次數,打板
13.開始
14.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