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期工程劃分118個工作責任網格
泉州數字化城管辦監督指揮中心
數字化城管的管理內容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涵蓋了城市公用設施、道路交通、市容環境、園林綠化、房屋土地、宣傳廣告、施工管理、街面秩序及突發事件等方方面面。
記者近日獲悉,泉州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項目一、二期工程覆蓋4個區共176.5平方公里,共涉及18個街道、168個社區和市、區、街三級96個責任部門(單位),普查城市部件74.5萬個,共劃分118個工作責任網格,實現環灣城市建成區全覆蓋。
城市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記者走訪了市城管辦監督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小鄭詳細介紹了中心運作情況。“一般來說,市民都是通過撥打熱線12319來反映問題。”小鄭說,“接到問題舉報后,工作人員會立刻將信息反饋給網格里的信息采集員。采集員親自巡查,判斷情況,并將問題描述及現場照片回傳中心。中心再判斷立案,并將問題派遣到相關部門,督促他們整改。”
小鄭向記者演示了一條已經結案的公眾舉報問題。系統顯示時間是2014年1月28日,舉報內容是“豐澤區豐澤街道東涂街刺桐公園后門附近道路破損”。照片顯示,路面破損較為嚴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大。當時臨近春節,如果不馬上解決,會給市民帶來很多不便。”工作人員馬上通知了區域采集員,由采集員到現場確定具體位置并拍照上傳。記者看到案件記錄:所屬街道社區是“豐澤街道東涂居委會”,處置部門為道路業主單位“市國土資源局”。記者注意到,28日上午10:28中心接到舉報并受理,29日上午11:40,破損路面已經被修復,采集員也進行了核查、拍照。中心在接到照片和復查結果后,經過審核,將其結案。短短一天時間,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數字化城管平臺自2013年6月份運行至今,共解決城市部件問題8237個,事件問題51016個。”城管辦監督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信息采集員每日上路巡查
據介紹,按中心市區1個責任網格配1名采集員,市郊兩個責任網格配1名采集員的標準,全市共配99名信息采集員。
近日,記者跟隨豐澤區泉秀街道采集員許志偉一起上路巡查。
“我做采集員的工作已經8個多月了。”許志偉說,“上班時間是早上7:30-12:00,下午2:00—5:30。每天都在這塊區域巡查好幾個來回。”
說話間,許志偉指著路旁的一個公交站牌讓記者看:“你看,昨天這塊公交站牌還沒出現問題,現在已經歪掉了。這就是問題,需要報告。”
記者看了一下時間,是8:37。許志偉登錄了手機里的軟件“城管通”。“這個問題是‘道路交通’下面的 ‘公交站亭。”接著,他通過地圖定位位置,并描述相關問題:寶洲街萬達中心A座北側10米處有公交招牌破損。“精確的定位和描述可以讓相關部門快速找到問題點。”描述完畢后,許志偉又拍照上傳。“照片我們一般拍3張,問題點1張、參照物單獨拍1張、還有就是問題點與參照物合拍1張。”
城管辦監督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市民通過電話反映問題的還不是很多。采集員能力畢竟有限,很多背街小巷的問題不一定能立刻發現。希望市民能積極通過12319電話舉報問題。(記者 尹文麗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