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場考試比拼的不僅是知識,同時也考驗著學生與家長的心理素質。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培元中學心理教研組組長蔡文佳老師表示,關鍵是要抱著一顆“平常心”,學生與家長要學會“笑對中考”,過分看重中考對個人前途的影響,片面認為考上好的高中是惟一的出路,都易引起負面心理反應。所以,既要認識到中考是一種競爭,又不能過分強調這種競爭,更不能把考試視為“下賭注”。
大考前,大部分學生的心理不適,都是情緒焦慮不安造成的,也就是俗稱的“考前焦慮”。經過長時間的復習,考生難免疲憊,心態失衡,考前焦慮主要表現為精神緊張不安,反應遲鈍,引發記憶力下降,嚴重的可能伴隨失眠、頭暈、惡心、手腳發涼、血壓升高等癥狀。
考試焦慮癥是因為學習壓力過大造成的,蔡文佳表示,緩解考前焦慮,首先應該學會合理發泄,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去野外散散步、打打沙包、找自己的朋友傾訴等都是很好的發泄方式。此外,也可以進行一些“精神鍛煉”:信心動搖時,盡量去想自己以前成功的地方,想自己的長處和取得的“勝利”;復習太累了,不妨聽聽振奮人心、昂揚斗志的歌曲;遇到一時解不了的難題,可以默念:我難人亦難,我易人亦易。
考生的考前心理壓力不僅來自考試,也有可能來自親子矛盾,它主要體現在父母對孩子考試的過度擔心上,蔡文佳表示:“孩子的內心已經重視考試,但父母的過度緊張會讓他的一份壓力變成三份壓力,他在學習之外還要分出精力來應付。所以這時候做父母的除了做好后勤,就不要干預孩子了,父母要意識到孩子已經長大了,擺正心態,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即使孩子沒考上什么重點學校,他也會有光明的前途。”
在大考前,父母只需要做好陪伴就可以了。家長要想辦法給考生創造“一切如常”、寬松自在的外環境,不要總嘮叨考試的事,飯桌上或課余時間跟孩子聊聊天、說笑說笑,對他們“減壓”更有好處。吃過晚飯后,陪孩子出去慢跑打球,做做有氧運動,都有利于減壓助眠。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多伸伸懶腰,緩解思想上的壓力,讓緊繃的肌肉和神經放松下來,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記者陳森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