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地村建房巡查無異常。”9月3日,永安市小陶鎮吳地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劉陽盛完成了一天的巡查,在微信群里匯報工作。
8月13日,永安市房長辦公室掛牌成立,成為全省首個縣級房長辦,并建立市、鄉鎮(街道)、村三級房長工作領導小組,劉陽盛也因此多了個新頭銜——吳地村“房長”。每周二、周五,他都要對農房建設管理開展巡查及宣傳工作。
早在去年9月,永安市將小陶鎮列為農村村民住宅規劃建設管理改革試點,劉陽盛就開始履行“房長”職責。“村里有幾處在建房屋?施工到哪一步?有沒有按規定施工……”作為轄區農房建設管理的第一責任人,這些情況他都了如指掌。
可“房長”一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加上建筑領域極具專業性,因此小陶鎮為每個村莊配備網格巡查員,并成立村民建房理事會。
“這些巡查員就像‘房長’的‘眼睛’,將監管范圍覆蓋到轄區所有住宅和非住宅。”作為小陶鎮的“副房長”,鎮黨委副書記童長輝介紹,鎮里聘請的15名網格巡查員均來自第三方服務機構,每天負責對轄區所有村莊(含自然村)進行農房建設管理巡查,當日向村鎮建設服務中心匯報,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巡查體系。
本著“村民議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原則,小陶鎮每個村都成立了村民建房理事會,聘請當地德高望重的村民出任理事。村民如果不配合,理事會就安排有威望的村民出面協調。
為確保村民按照批準的要求進行建設,理事會還與建房戶簽訂承諾書,建房戶需交納保證金2萬元,待住宅竣工通過驗收后,返還保證金并由鎮政府給予一定補貼。“這既是約束,也是激勵,村民建房只要遵規守紀就能拿到補貼,何樂而不為?”童長輝說。
都說萬事開頭難,可對建房來說,獲批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施工過程才是重中之重。
永安市實施專家督導制,建立建筑工匠信息名錄庫、安全質量專家庫,負責農房審批、施工、驗收、技術指導等工作。小陶鎮在此基礎上建立領銜工匠機制,按片區確定13名經驗豐富、威望高的小陶鎮籍老工匠為領銜工匠,再通過每年舉辦的農村建筑工匠培訓班,逐步擴大建筑工匠隊伍,提升業務水平。“鎮上所有建房的工人都必須來自這個工匠庫。”童長輝說。目前,小陶鎮有工匠278名,涵蓋泥水、木工、水電、油漆等工種。
“‘房長制’的關鍵在于‘長’字,它壓緊壓實了各級‘房長’責任。”永安市住建局局長兼“副房長”洪義龍說,村民建房數量多、分布散,單靠部門力量無法精確監管到每一個角落。“房長制”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作用,解決人員不足、監管不全等問題,尤其是“村房長”,利用接地氣、知民情等優勢,打通了政策宣傳與動態巡查的“最后一公里”。
哪里有建房,哪里就有“房長”。目前,永安市已設立市、鄉鎮(街道)、村三級“房長”約700人,實現15個鄉鎮、街道辦事處228個村全覆蓋。(記者 朱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