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商家會適時推出各類樣品商品或樣機以折扣價向顧客銷售。當商家與顧客因“樣品”商品的質量問題而產生支付爭議時,該如何處理呢?近日,永安市人民法院審結一起涉及“樣品”商品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支持原告張某的訴訟請求。
原告張某系從事家居布藝銷售的商家,被告李某于2021年初在張某處購買樣品沙發,僅支付部分定金及貨款,還剩一萬余元的尾款未支付。此后,經張某多次催討,李某一直拒不付款,萬般無奈之下,張某將李某訴至法院。
庭審中,原告張某要求被告李某支付剩余的尾款,但李某表示案涉樣品沙發存在質量問題,沙發內里的海綿發黃,沙發皮存在破損,同時此沙發也與其家中整體裝修風格不符,因此拒絕支付尾款。
永安法院經審理后認為,被告李某向原告張某購買貨物,張某依約提供貨物,雙方已形成事實買賣合同關系。李某主張案涉沙發存在海綿發黃、沙發皮破損等質量問題,其應當于貨物簽收當時或者收到貨物后一段合理時間內提出。且案涉沙發系樣品沙發,李某對此亦是知情的,其更應當以謹慎的態度去確認沙發是否存在質量問題。但李某在購買該沙發時及使用后,較長時間內均未對該沙發質量提出異議,無法判斷是簽收當時即存在問題還是使用過程中產生問題。案涉沙發系李某本人向張某購買,其對案涉沙發的款式、材質、外觀均已進行確認,張某也依約提供相應沙發,雙方形成事實買賣合同關系,李某應當支付貨款。對張某的訴訟請求,法院予以支持,判處李某還清所欠貨款。
法官提示:在日常購物當中,“樣品”商品大多是商家為吸引顧客而在店內擺放的展示款或陳列款,因其特殊性,其價格一般會低于全新商品。由于對商品認知的不一致,消費者在購買“樣品”商品發現問題后,與商家間較容易產生糾紛。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一旦產生糾紛,當事人就要對自己的主張提供相應證據。因此,為避免糾紛,在購買“樣品”商品前,雙方就要盡可能約定好產品質量存在問題時的解決方案,并以書面形式進行確認。同時,針對一些易耗品、易損品及貴重物品,由于該類商品的特殊性質,買賣雙方在交接時可用拍照、錄像等方式固定商品的現貌,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及時提出,之后如產生糾紛,也可用其進行佐證。(通訊員 陳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