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之間的感情忠誠度也能測出來?近日,在網購平臺上,出現了一款神秘的戀人忠誠度測試服務,商家打著免費提供聊天記錄、安全不穿幫的廣告,吸引大眾進行測試,購買這項服務的客戶以女性為主,生意十分火爆。在七夕節來臨前夕,泉州晚報社《東南早報》記者對網上售賣的愛情測試進行了調查,為讀者揭秘這項特殊的服務。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互聯網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特性,再一次被這項刷新大眾眼球的愛情測試所驗證了。只是,從新聞報道中諸多最終不歡而散的戀情來看,無論被測一方能否通過測試,這項服務都將不可避免地降低戀人間的信任度,并給雙方留下不可彌合的情感裂縫。正如大多數讀者對這一測試服務“不靠譜”的評價一樣,所謂的愛情測試注定只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情感游戲。
那么為何這樣一項風險極高的愛情測試卻能生意火爆,并讓女性消費者趨之若鶩呢?首先,當下整個社會的評價體系依然讓女性在家庭與社會中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有媒體就總結過中國女性的“四不幸”,即“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因此,相比之男性,女性在感情與婚姻中有著更高的風險意識和更多的不安全感,她們成為這項愛情測試的主要擁躉也就不難理解了。其次,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影響情感的變量無形中也在增加,當戀人們要面對更多的選擇甚至是外部誘惑時,愛情測試便成了一道預設的情感安全閥,其對心理的巨大安慰作用便輕易超越了對風險的理性評估。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兩千多年前在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關雎》作為開篇之作,就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的詩句,寫實且生動地描摹了戀愛中人內心的不安。更難能可貴的是,《關雎》一詩中亦不乏“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這樣的詩句,對戀愛中平和卻舉止有分寸的品行進行了褒揚。相比之當下用戀人忠誠度測試這種方法對感情進行無謂的試探,《關雎》一詩所體現出的情感與道德的節制性,對于當下年輕人的感情觀來說無疑具有正面且深刻的教育意義。
據民政部日前發布的《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夫妻共有437.4萬對,我國的離婚率也由2002年的0.90%逐漸攀升至2017年的3.2%;而2017年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63.1萬對,卻是自2014年以來降幅最大的一年。目前,中國離婚率已連續16年持續上升,而結婚率則從2014年開始連續4年下降。從這一升一降的兩組數據中可見,在一個對個人情感選擇更加包容的時代,感情與婚姻卻不期然成了易碎品甚至是奢侈品。因此,如何重新審視并構建情感與婚姻,已成了我們無可逃避的時代命題。
其實,感情與生活本是如出一轍,無不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正如現實生活會有諸多的不完美,在感情世界里也不會有完美無瑕的戀人,相反,一個有著缺點的愛人更真實也更有溫度。愛情忠誠度測試的悖謬之處在于其預設了“人性惡”的虛擬前提,使感情成為一場沒有贏家的零和游戲,只要一當真你就輸了。所以,與其去考驗抽象假想的人性,不如去完善成熟且真實的自我,并細心經營好當下的愛情。亦如李宗盛在《給自己的歌》里所唱的:“情愛里無智者。”試著去做一個真誠且樸拙的愛人,并任何時候都對人性之善與真摯的情感抱有恒定的信心,如此才能擁有一份更長久的感情。(周培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