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深讀·第一百期
尋找古厝家風
石獅臺籍進士施之東故居,大門兩側的兩塊家訓石刻早已失竊
閩南網8月29日訊 石獅鄉土文化愛好者姜先生,自喻是個和小偷賽跑的人。他的腳步踏遍晉石兩地兩三百座古厝、洋樓,為的是趕在小偷之前,找到古厝里的家訓題刻,并拓印保存下來。
曾被誤認為小偷,險被人拿著掃把追打;曾為征得古厝后人同意,連續多日上門,磨破了嘴皮子卻無濟于事;曾經前一天拍好了照片,第二天要去拓印時,題刻已經失竊。
就是在這樣的追尋與堅持中,他用8年多的時間,拓下了500多件家訓,如今收錄在石獅市博物館,準備籌建家風家訓展示館后免費展出。
這是藏在古厝里的家風,一則則家規家訓的背后,講述著一個個值得后人銘記的家族故事,如楊家人的清白自身與重文求學,又如施家人的淡泊明志與持家之道。
我們期盼,能和文化志愿者一起,喚起更多人對閩南古建筑的思考和保護,一起堅守那些被逐漸淡化的傳統家風。
一個人的家訓拓印之路
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展示姜先生收錄的家訓拓印
在石獅市博物館內,懸掛著500多件閩南家規家訓的拓片,它們都是石獅人姜先生從石獅、晉江各個村落幾百座古厝、洋樓上拓印下來的。目前,該博物館正在著手建設石獅家風家訓展示館,預計國慶前后便可免費對外開放了。
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說,這些家風家訓都來自于先輩,是他們美德的體現,是一種真實有能量的東西,接地氣、有感染力,不管是出于研究、保護、展覽還是傳承,展示館都可以起到價值引領作用,激發民眾的文化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文物盜竊的猖獗,這些家訓題刻實物正以極快的速度遭到破壞。展示的500多件拓片,有一半以上的實體已被盜走或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