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石獅市繼續把課后服務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加以落實,本學期,全市實際開展課后服務學校數56所,共計51989人次。其中,參加下午課后服務學校53所31068人,午間課后服務學校27所18295人,讓家長和學生增加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下午5點已是小學放學時間,然而,放學后的校園內仍一片“熱鬧景象”:操場上,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繩;籃球場上,拍球、投籃節奏鏗鏘有力;音樂室里,傳出陣陣明快的歌聲;舞蹈室里,孩子們正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美術室里,“小畫迷”正用電子畫板描繪出一幅幅精彩的圖畫。當然,還有許多孩子,正在教室里安安靜靜地讀書、寫作業……這是記者在石獅市第四實驗小學看到的一幕。“我校課后服務實施以來,得到學生及其家長的歡迎。許多家長紛紛反映,放學后有一個安全的場所讓孩子們參加他們喜歡的活動,既發展了學生的特長,又避免了校內外的安全隱患,還解決了很多家長接送難的問題,課后服務是一個一舉多得的好事實事。”該校校長應紹興介紹道,學校學生的課后服務除了看護工作外,還開設了課后服務“蜂巢”課程,以“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構建基礎課程、傳統課程、校內課程、校外課程等四大課程體系,開設了書法、繪畫、機器人、籃球、足球、圍棋等近50個項目,讓學生采取走班的形式,自主選擇課程,滿足培養個性發展的需求。
近年來,部分家庭子女放學后無人接送、無人照管等課后問題日益突出,學校能否在校內開展課后服務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針對這一情況,石獅市連續三年將課后服務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經過試點探索后,從2018年9月開始,石獅市按照“政府主導、學校自主、學生自愿、社會參與”的原則,進一步明確服務時間、服務對象和服務方式,以學校為主要陣地,在全市各小學全面推行課后服務工作。課后服務工作主要采取“2+N”模式實施服務:“2”是指提供“閱讀”和“體育”兩項基本看護服務;“N”是指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長,組織開展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機器人、輪滑等N種形式的課后服務。在服務時間上,學生課后服務時間為校歷確定在校學習日下午放學起至18:00的時段,具體時間由學校確定;有條件的學校可增加校內午間托管服務。
據悉,由于學生課后在校托管為社會服務行為,不屬于免費義務教育范疇。因此,石獅市按照“家長自愿、校內實施,財政補助、成本分擔,規范管理、有效監管”的原則組織實施,開展課后服務所需成本,由政府、社會和家長共同分擔。為落實好課后服務經費保障,市政府把課后服務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按每名學生每年250元的標準予以補貼,支持學校開展課后服務活動,兩年來投入2000萬元資金用于購買配套設備及發放課后服務課時補貼。同時,對參與課后服務的教職工也將發放適當勞務費,勞務費標準參考石獅市編外合同制教師課時補助標準發放,原則上下午放學至18:00按實際服務課時計算,不超過2課時。(石獅日報記者 許小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