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未來。近年來,我市各縣(市、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持續創新環保舉措,亮點頻現。這其中,石獅提供了非常好的注腳。
近三年來,石獅堅持問題導向,實施生態環保領域重點項目180個,投資34.33億元,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涵蓋生活垃圾處理、灘涂生態修復、印染工業區轉型升級、廢棄石窟治理等多方面內容。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
大力推進將軍山存量垃圾治理。2017年以來,石獅先后投入約2億元開展存量垃圾治理,用一個半月時間建成2個垃圾篩分場。治理項目開展以來,已累計挖掘處理存量垃圾約21.25萬立方米,完成總體任務的約48.3%。有效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級的認可,今年3月,住建部標準所專家來調研時給予了高度肯定;6月,省住建廳組織人員來項目現場學習觀摩。
針對蚶江鎮水頭村養殖戶違規占用生態保護紅線內141.67公頃海域圍墾養殖的歷史欠賬問題,石獅市成立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和5個專項小組,做好群眾政策宣傳工作,科學制定補償方案和施工方案。自2018年12月底開始組織拆遷工作以來,克服多重難題,按時完成所有圍墾圍堰拆除和清理整頓。
將廢棄石窟“變廢為寶”也是石獅生態治理工作的一大亮點。2017年,石獅出臺工作方案,對廢棄石窟進行生態修復。如今,曾經山體采石留下的巨大“傷疤”變成了一個個市民樂意去游玩的公園——寶蓋山兩處廢棄石窟建成石窟生態公園、落英幽谷公園,六勝塔旁廢棄石窟改造成景點小品。此外,石獅還加大公園建設力度,城市中央公園、石獅環灣生態公園、紅塔灣海岸公園、風爐山山體公園等不斷提升著這座城市的“顏值”。
堅持生態與經濟效益統一
印染行業是石獅市紡織服裝產業的核心環節,僅祥芝、鴻山、錦尚三個集控區就有印染(水洗)企業61家。如何既發展經濟效益,又護住生態環境?石獅進行了印染污水處理廠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改革——由環保類國有企業收購印染集控區污水處理廠,規范運營管理;在實施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的同時,推動園區雨水、污水管網改造,推行漂染企業“一企一管”,規范污水納管管理;全部拆除印染企業的燃煤蒸汽鍋爐、燃煤導熱油爐、煙囪,實行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編制《紡織染整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倒逼印染企業開展技改,走向轉型升級;制定《石獅市印染企業評價辦法(試行)》,對印染企業進行綜合評價,確定印染企業等級,實施差別化管理措施,建立獎優罰劣機制。
著眼于構建良好的城市衛生環境,今年,石獅市完成環衛一體化PPP項目。4月份環衛一體化正式運作以來,城市垃圾清運量從項目運行前的日均清運745噸提高到日均清運840噸,環衛保潔效率進一步提高。該模式打破了轄區劃分,從以往“一對多”監管,進化為“一對一”監管,有效避免轄區間、服務商間的推諉扯皮。同時,項目實現大環衛全品類項目服務,包括生活中轉站的運營維護及生活垃圾轉運服務、垃圾清掃保潔服務、綠化管養服務、公廁維護服務、智慧環衛系統等。生態文明建設正成為石獅加快建設宜居宜業濱海城市的新引擎。
(記者 王樹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爭春時 趕訂單2025-02-1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