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減少企業出口運輸時間和物流成本 實現市場采購貨物就近通關
截至6月3日,石獅市場采購貿易廈門關區外出口商品2478.39噸,貨值2073.91萬元,主要出口商品為瓷磚,主要出口至菲律賓、緬甸等國家。這是5月29日石獅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實現福建省內通關一體化以來取得的初步成效。
5月29日,根據《海關總署 福建省人民政府合作備忘錄》議定事項,廈門海關積極優化石獅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通關監管機制,將石獅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商品采用通關一體化模式辦理通關手續的范圍擴大至廈門所有口岸以及福州關區馬尾、江陰、機場、寧德羅源灣、秀嶼港口岸,向全省外貿企業開放參與石獅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實現通關物流上的全新嘗試,進一步拓展國家級市場采購試點“買全國、賣全球”的外向型商貿新格局,更好服務“六穩”“六保”工作。
5月29日,首票采用市場采購省內通關一體化模式的報關單由石獅市沐爵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向泉州海關石獅辦事處申報,出口國菲律賓,貨重110.86噸、貨值100.67萬元的瓷磚在福州馬尾口岸實現快速驗放出口。“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采購的貨物在完成組貨后,直接從產地運抵馬尾港,不僅節省了物流成本,而且通關也更加便捷。”該公司業務經理葉宏鵬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政策紅利”,“采用市場采購全省通關一體化模式后,我們公司的業務瞬間多了起來。”
“此次推出市場采購全省通關一體化通關模式,突破了以往傳統的轉關模式,實現了市場采購貨物的就近通關。可減少企業把商品從全省各地運至采購地的出口運輸時間和物流成本,直接在出口口岸通關,同時集結了全省的航線優勢,輻射到全球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泉州海關駐石獅辦事處綜合業務科科長王明乙介紹,福州口岸采購的貨物采用省內通關一體化模式在福州通關,比運到廈門關區口岸通關,平均一個柜可節省1000元人民幣。”
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是指在經認定的市場集聚區采購商品,單票報關單最高限額為15萬美元,由符合條件的經營者辦理出口通關手續的貿易方式。泉州石獅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試點是全國第四批、福建省唯一一個獲批的國家級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省內通關一體化模式為參與試點的各類經營主體提供了更多靈活選擇,高效便捷的通關模式,為企業節省物流成本,深入推動貿易新業態發展,將進一步助力石獅服裝城市場采購買全國賣全球。據了解,2020年1至4月,石獅市場采購貿易出口額49.10億元,同比增長123.8%,貨物向142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主要出口商品包含家紡類織物、建材、服裝等14大類,初步形成了“買全國、賣全球”商貿發展新格局。
泉州海關駐石獅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受全球疫情影響,福建外貿企業普遍存在訂單被取消、延期,在談訂單終止,到港貨物無人收貨等問題。而市場采購具有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的交易特點,有利于化解訂單風險,以新業態助力外貿克難前行。為此,泉州海關加大與商務部門的溝通協調,協調對地方政府市場采購貿易聯網平臺進行功能升級,同時根據市場采購貿易省內通關一體化的業務特點及時下發相關指引;泉州海關駐石獅辦事處成立工作專班,采用“采購地一站式通關模式”和“采購地申報、口岸驗放”并行模式,著力將石獅國家級市場采購試點打造成福建省穩外貿的新引擎。(蘭良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