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打游戲,免費送你“皮膚”,對于游戲愛好者來說,這樣的好事無異于“天上掉餡餅”。近段時間以來,石獅市公安局在電信詐騙案件查處中,發現了兩起利用免費領取“游戲皮膚”為幌子的詐騙案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兩起案件中不法分子不約而同地將“黑手”伸向了未成年人。
免費領取“游戲皮膚”
兩名少年被騙5萬余元
2月12日,家住長福社區的11歲小學生(男)在母親的陪同下到湖濱派出所報警稱:自己在家用手機玩游戲時,有人發消息稱加QQ群便可以免費領取游戲皮膚,小孩信以為真,添加了對方的QQ。添加聯系方式后,對方要求小孩登錄父母“釘釘”軟件并選擇共享屏幕,接著又陸陸續續讓小孩掃了幾個二維碼,戒備心不強的孩子按照騙子提供的步驟,逐一操作,直至母親拿回手機看到扣款記錄時才發現被騙,損失金額近6000元。
2月16日,家住玉湖社區的12歲小學生(女)在母親的陪同下到湖濱派出所報警稱:自己在手機刷“快手”視頻時,刷到一個視頻稱可以免費領取某款游戲皮膚,通過掃描視頻中的二維碼加入一個QQ群,QQ群內有人發群消息說“要領皮膚私聊我”,添加了對方QQ后,對方要求拿父母的手機再次掃碼。隨后,小學生拿來父親手機,按照騙子提供的步驟進行操作。最后,父親拿回手機才看到錢被轉走,損失金額50000余元。
騙局并不高端,民警揭秘
湖濱派出所辦案民警表示,此類免費送游戲皮膚騙局的受害人一般以未成年人為主。騙子通過微信、抖音、QQ等社交軟件發布虛假免費送游戲皮膚的廣告,實行廣撒網,吸引受害人上當。此外,不法分子還會“真誠”地讓受害者填寫賬號信息和想要的皮膚名稱,借送皮膚之名,一步步指引受害人進行轉賬、充值等操作,甚至會用各種借口要受害人提供微信或銀行卡的賬號、密碼及驗證碼等重要信息,進而冒用受害人身份向朋友“借錢”或轉走受害人存款。
民警進一步介紹,未成年人在“免費送皮膚、游戲禮包”等吸引下,被聊天群內“成功領取禮包的照片視頻”蒙騙,不易分辨活動真假,同時未成年人對掃碼轉賬、信用卡還款等操作敏感性不高,不易識破騙局。
同時,公安機關還強調家長應加強對未成年子女使用手機的安全教育,提醒孩子不可輕信陌生人,更不能隨意向陌生銀行卡轉賬。在做好防詐騙教育的同時,不要將自己手機支付密碼、銀行密碼等重要信息告知孩子。
(記者 楊德華 通訊員 王志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珍稀 “訪客” 西黃鹡鸰現身 泉州鳥類家族2025-04-1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