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和國際形勢的影響下,全國外貿增速明顯放緩,但石獅外貿仍然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2022年1—6月預計出口額247億元,比增30.4%,占泉州體量提升至25%,增幅居全省、泉州前列。
外貿,一直以來都是石獅的一張金字招牌。近年來,石獅外貿能實現逆勢增長,得益于堅持以“晉江經驗”為指引,針對國內外疫情和國際形勢等導致的匯率波動、企業抗風險能力削弱、資金周轉困難等痛點、難點、堵點,圍繞“改革創新”“暢通物流”“金融賦能”這三方面,主動創新破局,推出“一攬子”舉措服務外貿市場主體,持續增強外貿活力與韌性。
改革創新方面:用好用足國家級試點政策。爭取全省首個國家市場采購貿易試點,打破行政轄區限制、海關關區限制和內外貿市場界限,建成全省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一縣試點、十地共享”,加快市場采購試點全省推廣,出口規模躍居全國試點第4位;疊加運用全國首個預包裝食品出口政策,突破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制度、“產地檢驗”監管制度和專柜轉載模式,開辟食品出口“陽光大道”;依托新業態綜合優勢,推動“跨境電商線上接單、市場采購線下便捷出口”,建成全省首個面向華人華僑的跨境電商平臺“僑易邦”,入駐品牌廠家1536家、產品鏈接7.37萬個。
暢通物流方面:加速國際物流產業循環。發展壯大航運市場規模,全市運力總量達204.36萬載重噸,穩居泉州各縣(市、區)第一,上半年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813.83萬噸、增長6.92%,外貿集裝箱吞吐量3.63萬標箱、增長8.68%;“一線一策”主動融入“絲路海運”,開通運營9條國際外貿航線和22條內貿航線,并通過外貿內支線共享廈門港107條國際航線資源,實現向179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出口;石湖港B型保稅中心成功封關運營,加快推動國家一類口岸石湖港2個10萬噸級泊位建設,策劃生成1個20萬噸、2個10萬噸級泊位的籌建,加速錦尚作業區口岸開放驗收,常態化對接中歐班列,加速外貿產業鏈循環。
金融賦能方面:加強外貿領域金融賦能。在全國首創匯率避險“公共保證金池”模式,啟動以來累計為76家企業共計2億美元外貿訂單提供避險,減免保證金2300萬元,2022年全面鋪開可覆蓋300家外貿企業120億元出口額,創新做法經驗獲國家外匯管理局、福建省商務廳推廣。全省率先推出外貿新業態陽光收匯破解“凍卡”難題,創新離岸結算收匯、跨境收匯總量核銷綠色通道,實現跨境收匯21.42億美元。創新推廣“數據貸”“增信信保貸”“退稅快貸”等金融產品,加強跨境金融服務平臺場景應用,增加貿易融資供給,累計實現融資貸款超9億元,服務中小微企業超200家。
從發力市場大循環,打造“買全國、賣全球”外向型商貿新格局,到主動融入“雙循環”,以跨境電商拉動經濟新增長,石獅在新外貿賽道上不斷“迎風領航”,開辟出了一片“新天地”。下一步,石獅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戰略部署,加快“市場采購+跨境電商+保稅物流”業態融合,策劃開展“小石獅 大世界”系列推介對接活動,加速品牌跨境出海;對接福建自貿區擴區深化改革,爭取國家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率先落地,持續做大“買全球、賣全球”外向型經濟格局;推進“石湖+華錦”與廈門港構建“泉廈組合港”,培育發展“海上巴士”,優化通關流程,打造一流口岸營商環境,推動石獅由“外貿大市”闊步向“外貿強市”邁進。(記者 許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