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花團錦簇。在蚶江鎮區富星云谷小區物業服務中心,鎮、村干部和物業人員與業主代表圍坐一起商討如何進一步提升小區環境事宜;龍珠花苑小區的黨員活動室里,居民們正與社區網格員熱烈討論志愿活動的想法。這些場景,正是蚶江鎮探索“物業黨建聯建”模式的生動注腳。
物業管理“小切口”,暖心服務“大民生”。自物業管理專項提升行動開展以來,蚶江鎮黨委、政府堅持聚焦黨建引領、難題破解、資源聯動三個“關鍵方面”,堅持學好用好“四微聯動”機制,積極探索物業黨建聯建新路徑,切實提升小區治理效能,打造宜居家園,擦亮小區幸福底色。
“基層治理的難點在末梢,痛點就在群眾家門口。”蚶江鎮黨委書記陳殿魁介紹說,蚶江鎮立足破解物業服務中的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圍繞“物業黨建聯建”模式,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強化黨建工作在小區物業管理中的引領作用,建立“1+3+N”紅色管家體系,即鎮黨委統籌,村黨組織、物業企業、業委會三方聯動,整合網格員、黨員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讓群眾急難愁盼有了“應答器”,全力打造“幸福小區”。
“小區治理”牽動“大民生”,如何實現村、物業、業委會、業主的良性互動,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富星云谷小區有住戶126戶,盡管小區住戶較少,但隨著電動車數量不斷增加,小區建設之初未規劃充電停車區,現已無法滿足業主停車需求。”陳殿魁介紹說,在蚶江鎮政府的指導下,該小區業委會聯合物業公司、熱心業主等多方努力,協調小區紅線外地塊新建停車區,設置電動自行車停車位100多個,解決小區居民停車難題,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搭建“鄰里議事廳”,凝聚治理共識。蚶江鎮通過建立“小區議事日”機制,每月固定組織召開協商議事會議,由小區黨組織或業主委員會召集,村“兩委”、小區黨組織書記、業主委員會主任、物業服務項目負責人、網格員、樓棟長、業主代表等參加,共同協商解決居民反映的物業管理服務等小區治理問題。因地制宜設置居民“議事角”“議事桌”等,確保有址議事。目前富星云谷小區、龍珠花苑小區均已建立“議事日”制度。針對居民反映的設施陳舊、環境臟亂等突出問題,鎮黨委專題召開專項行動調度會,協調解決小區業主反映強烈的問題,先后開展30次專項行動,有效清理衛生死角、路邊雜草37處,并妥善處理大件垃圾16件,清運垃圾28.06噸,促使富星云谷小區公共區域改造工程順利竣工,小區人居環境大大優化升級,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
織密“鄰里互助網”,延伸服務觸角。蚶江鎮充分整合小區內的離退休黨員、在職黨員、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員、熱心業主等社會資源,聚焦助老助幼、糾紛調解、治安巡邏、文明宣傳、家政檢修等居民群眾期盼,因地制宜分類組建小區“睦鄰”志愿服務隊2支,常態化組織開展公共衛生維護、普法宣傳、探訪空巢老人等“小而美”志愿服務活動,營造出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
共訂“鄰里守則”,激發自治活力。蚶江鎮還通過“線上問卷+線下討論”形式發動小區居民共同參與制定社區微公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鄰里相處規范、環境衛生維護等內容納入其中,以“接地氣”條款規范強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通過微公約的實施,居民自覺維護公共環境衛生,亂扔垃圾等現象明顯減少,社區環境得到顯著改善。目前轄區2個小區均已制定并實施微公約,小區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基層治理不是獨角戲,而是交響樂。”陳殿魁指著墻上的“幸福小區”創建圖譜說,下一步,蚶江鎮將堅持黨建引領、以點帶面,不斷建立健全基層治理長效機制,持續辦好“小區管理十件實事”,鞏固物業管理提升工作成效,不斷增強小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記者 蘭良增 通訊員 張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