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深讀·第四十六期
失憶少女 十年回家路
失憶少女 十年回家路
閩南網6月9日訊 17歲那年,為了一份所謂工資更高的工作,她和一名服裝廠女工友,被人從石獅騙到上海,落入魔窟。
“被關進破舊的房子,一個戴著頭盔的女人看著,稍不聽話就有男人進來打……被打得全身都是傷,曾有次右臉被打變形……”
長達一年的非人遭遇后,她僥幸逃脫,在接二連三的好心人幫助下,她逃回石獅住進醫院養傷,可想要找家人時才發現,已經忘記了家在哪,甚至連自己的真實名字也忘了。因腦部受創,她失憶了。
龍巖少女王念薇(化名)沒有想到,在她失蹤、失憶的日子里,母親黃秀麗(化名)打工、賣血、舉債,籌路費、籌“贖金”,走了全國多個地方尋找她的蹤跡,一找就是10年。
苦尋的母親,失憶的女兒,她們是如何重逢的?石獅鳳里派出所民警一次意外的介入,最終促成了這個失散十年家庭大團圓。近日,海都記者冒雨驅車,從石獅一路趕往龍巖上杭縣,探訪王念薇十年回家路。
被拐少女逃出后失憶
講述被拐騙的遭遇,王念薇忍不住哭了
連日大雨,汀江上漲,洪水滾滾。5月23日清晨,海都記者冒雨驅車,過泥濘、走峭壁,進入“汀水入杭第一鄉”——龍巖上杭縣官莊畬族鄉,中午時分來到一個偏僻的小村。
這是一個古樸的村莊,村里不少人靠水稻和烤煙為生。王念薇的家位于村口,是一座一層樓高的水泥磚房,她的母親黃秀麗出門將我們迎進家中,這時,她正在廚房里洗碗。
一襲黃色裙子,頭發指甲都精心修過,和其他農村女孩比起來,她顯得時髦很多。初次見到海都記者,她露出了靦腆的笑容,招呼記者坐下。
今年4月底,離開石獅回到闊別10余年的家,她的出現讓小村炸開了鍋,很多村民奔走相告,親戚、同學不斷奔來相見,甚至還有鄰鄉群眾專程趕來,只為打聽有無自己失聯多年女兒的消息。
那種日子不敢再想
2004年8月份,因交不起學費,15歲的王念薇剛讀完初二就跟媽媽說:“沒錢我不讀了,我出去打工。”在老鄉的幫忙下,她到石獅一家服裝廠當學徒。
在母親的記憶中,女兒乖巧懂事,時常通過公用電話與她聯系,2005年春節,她還用積攢下的工資為母親買了新衣服。
“后來聽女兒說,想換一個工資更高的工作,擔心她社會閱歷不夠,我還特意叮囑她不要被騙,哪想到女兒從此失去了音訊。”直到2006年春節,見女兒還沒有回家過年,黃秀麗著急了。
節后,黃秀麗帶著兒子王旭東(化名)趕到石獅,先向石獅市公安局靈秀派出所報警,后又根據女兒留下的工作地址開始尋找。他們在石獅長途汽車站附近,租住了一間舊房子,并以此為據點,帶著女兒16歲時照的一寸黑白照,走街串巷開始尋找。
“為了節省開支,都是步行,渴了就喝路邊的自來水,累了就在路邊打一下盹;早餐一個饅頭,午飯一碗兩塊錢的面條,晚上吃泡面經常吃不飽;因為吃得少,經常餓肚子,我還暈倒在路上過。”
聽著母親的講述,坐在對面的王念薇一臉茫然,那一年,母親36歲,她17歲。
在王念薇的記憶中,為了找份工資更高的工作,她跟著一名服裝廠女工友去了上海,結果被人騙到一個地方關了起來,“屋子很破很舊,我們一共有3個女孩,一個戴著頭盔的女人看守著,不聽話就有男人進來打,如果逃跑被抓,會招來變本加厲的踢打”。
說到這里,王念薇雙手捂著頭,情不自禁哭了起來,“才17歲,那種日子不敢再想,想起來就害怕”。
接二連三的好心人
“因為我比較聰明,被打的概率會低些,但還是全身都是傷,曾有次右臉被打變形。”王念薇回憶,她在“非人的地方”呆了一年多,后來終于等來機會逃跑。“一次,上面來了‘領導’,有人帶我去見,我借口去廁所逃了出來。”
那是一個下雨的晚上,王念薇還記得“跑得好快好快”,當時的她已經被打得有點神志不清,不知身在上海何地。
石獅市公安局鳳里派出所民警黃文敬事后調查時得知,她曾向上海警方報警,但因無法找到具體地點,當地警方根本無法調查,“她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女孩,上海那段被騙經歷,她也不愿多講”。
身無分文的王念薇,在好心人資助下,從上海逃回石獅,而在石獅苦尋王念薇3個多月無果的母親,已經回了老家。僥幸逃脫的王念薇,在石獅接連遇上好心人。因無家可歸在街上彷徨,有位好心的中年男子,見她身上滿是傷痕,便將她送到石獅華僑醫院,并一次性支付了8000多元的住院費。
住院的時候,王念薇開始想要找到自己的家人,卻怎么也想起家在哪,父母親是誰,甚至自己的名字也記不清。醫院的診斷顯示,因腦部損傷,她失去了部分記憶。
“兩個月后出院,我不知要往何處去,身上只剩下100塊錢,我想記起家人,可一想頭就疼。”因為沒有身份證,也找不到工作,無家可歸的她天天吃面包、饅頭,睡在公園里。
一對回收廢品的夫婦路過公園,遇見了她,看她一副在外漂泊的模樣,便問她怎么不回家。聽了她講述的遭遇,這對夫婦說:“我們沒有女兒,你跟我們回家吧,雖然條件不好,但還有點積蓄,可以送你去學點手藝。”
王念薇記得,這對夫婦姓耿,60多歲,住在石獅長途汽車站附近,當時,她連自己姓名都不知道,看到他們很慈祥,就跟他們回去了。這對夫婦還給她取了“耿菲”這個名字,并把她送到私人美發學校學習。在這個好心人的家中呆了一年左右的時間,王念薇開始獨自在外打工,每月寄錢給這對夫婦。
“大約在2009年夏天,他們不知去向,失去了聯系。”王念薇至今依然擔憂好心夫婦的處境,“不知是生是死”。
離女兒最近的一次
而在石獅尋女無果后,黃秀麗回到家鄉,開始種煙賺錢,籌集下一次出發的路費。曾有人勸她“找不到,不要找了”,“我也這么想過,曾想著放下,但真放下又做不到”。每當什么消息傳來到,她帶著女兒的黑白相片背著行囊又出門了。
2008年4月初,黃秀麗來到福州當保姆,邊打工邊尋女兒。一天,她接到公公王燦福的電話,鄰村有個跟女兒年紀相仿的女孩被人拐騙至遼寧,經家人努力,4年后又重新回到村里的家。這個女孩還帶回消息說,和她一起被關起來的人有一個姓王的,身高、年齡跟她女兒有點像。
這是黃秀麗覺得離女兒最近的一次。她向東家請了15天長假,東家知道她要尋女,還借了她3000元。“擔心帶回女兒需要贖金,我還從親朋那籌借了1.7萬余元。”黃秀麗講到這里,坐在一旁的公公王正則(化名),激動得用蹩腳的普通話說,兒媳為了籌錢找孫女,還賣過血。
帶著賣血和借來的錢,黃秀麗和叔叔、叔公三人一起搭火車北上遼寧,顛簸四天四夜后到達遼寧,尋找了近10天卻無功而返。事后得知,同村女孩給的地址根本不存在。回憶起尋女的遭遇,黃秀麗幾次落下眼淚,這些年來,她還去過上海、江蘇、天津,但每次滿懷希望過去都失望而歸。
為了找妹妹,哥哥王旭東也從廣東辭職,來到石獅,一邊工作一邊尋找。有一次,他與王念薇差點在街上邂逅,他坐在摩的上,經過石獅市八七路一個三岔口,“看到一個女孩很像我妹妹”,他讓摩的師傅停車,但跑到三岔口時,女孩消失在人群中,不知去向。不善言談的王旭東,對這場景印象深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爭春時 趕訂單2025-02-1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