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17日晚,中國男籃藍隊在世預賽中以88-79戰勝約旦隊,他們的征程就此告一段落。賽后,藍隊后衛于德豪再次引發了網友們的口誅筆伐,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杜鋒選人藏私,于德豪才不配位。在此,網易體育試圖參照其在CBA聯賽的數據表現及排名,探究于德豪究竟是否真的具備入選資格。如果不具備,又有誰可以頂替他的位置呢?
昨晚對陣約旦一戰,于德豪在比賽中一次快攻上空籃不進,引起了現場球迷的不滿意,原本就不看好他的網友們更是借此“集中火力”,畢竟在之前的比賽中,于德豪就表現不佳引發了巨大爭議。不少網友表示:“如此一名連俱樂部主力都稱不上的球員,是如何進入國家隊的?”賽后力挺并一再使用于德豪的藍隊主帥杜鋒,也因此被很多人質疑。
那么于德豪在過去的CBA賽季里,他的個人綜合表現究竟排在什么位置?是否有更為優秀的國產后衛成為了國家隊遺珠,更有資格取代于德豪進入國家隊呢?在此需要梳理一下2017-18賽季CBA的數據統計,來進行比較分析。
由表1可見,在上賽季CBA的效率榜上,于德豪的效率值為10.08,排名國產后衛群的第14位。在他排名之前的國產后衛中,剔除已經入選紅、藍兩隊的吳前 、趙泰隆、郭艾倫、趙睿、方碩、趙繼偉、田宇翔,以及已經接近退役的劉煒和孟達,就還剩下曾令旭、高詩巖、史鴻飛和西熱力江4人。
曾令旭是上賽季的國產助攻王,整體表現最為優異,但出生于1987年他今年已經31歲了。姚明當初設立紅、藍二隊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考查和選拔更多的年輕球員,因此在紅、藍二隊現有的后衛中,年齡最大的是同樣出生于1990年的趙泰隆和方碩。從這一點來看,已經很難再談得上發掘潛力、此前從未在國家隊證明過自己的曾令旭,并不符合選員目標。
當然,曾令旭落選也有吊詭之處,比如導致他無緣國家隊的“傷情”……但這不是本文論述的重點,暫且按下不表。
上賽季效力江蘇隊的史鴻飛年齡比于德豪大兩歲,他的身高僅為1.83米,在國際賽場上相當吃虧。已退役的江蘇籃球名宿胡雪峰,正是由于這一原因長期無緣國家隊;高詩巖的各項條件不錯,但他在這個休賽期受到了嚴重傷病困擾。9月10日他還更新了社交媒體,使用“漫長、無聊、孤單、痛苦”的字眼來形容自己的康復過程。
如此一來,今年能夠真正與于德豪形成位置競爭的,實際上只剩下西熱力江,他上賽季的CBA效率值略高于后者,場均得分數據則超出了3.2分。不過作為一名已經征戰CBA多年的老將,西熱力江在國家隊已是幾進幾出,并沒有過什么亮眼的表現,繼續征調進行考查的意義有限。比他年輕4歲的于德豪潛力更大,也是實戰中最能領會杜鋒戰術意圖的球員之一。
還有一項數據能夠支持于德豪入選國家藍隊,那就是上賽季CBA聯賽的兩雙數據榜上,于德豪以3次兩雙僅次于曾令旭(6次),排名國產后衛第二位。這一數據也能反映出于德豪的技術均衡性,作為一名年僅23歲的球員,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屬不易。
實際上于德豪真正有爭議的是去年的個人表現,當時他在2016-17賽季CBA僅有場均2分1.7籃板1助攻1搶斷的表現,效率值不過3.14排名聯盟國產后衛第42位,相比馮欣、李榮培、夏鈺博、王汝恒、阿爾斯蘭、曹飛等人差距明顯;但時隔一個賽季后,他取得了飛速的進步,在強力新星眾多的深圳男籃陣中,已經占據了重要位置。可見,于德豪受益于雙國家隊政策,其發展趨勢也符合雙國家隊政策設立的初衷。
2017-18賽季CBA,于德豪的場均出戰時間達到27.4分鐘,僅次于雙外援以及顧全、李慕豪,排名全隊第5;出場次數為38場,排名全隊第7,其中首發場次多達30場。在排名聯賽前八的強隊深圳隊能夠獲得如此地位,其數據的含金量完全經得起考驗。
作為一支CBA強隊已進入主要輪換的潛力新人,于德豪入選擴大選材面的國家藍隊是符合情理的,藍隊主帥杜鋒對他的定位是防守端的作用。杜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防守干擾球這項數據統計中,于德豪在去年的亞洲杯名列全隊第一。蘇群也在今日撰文指出,在沒有了郭艾倫之后,于德豪就是杜鋒手中不可或缺的1號位那張牌。“在場上的組織和預判非常好,他在外線里面是防守最好的后衛”,也許再加以鍛煉,于德豪有望成為男籃的“貝弗利”。
總而言之,于德豪的確實力有限,但卻已經是杜鋒當下所能選出的最優人選。雙國家隊無力解決于德豪式的悲劇,因為它只能在現有的人才庫里選材,而不能憑空制造出“材”。如果想減少或杜絕于德豪式的悲劇,加強控衛人才的培養、轉變控衛人才培養的思路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