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認為邁克爾-喬丹是NBA歷史第一人,因為這是事實。你也可以認為張伯倫永遠都活在比爾-拉塞爾的陰影下,因為這也是事實。同樣,你也可以對張伯倫場外自稱睡過20000個女人的風流嗤之以鼻,顯然這不是事實。
張伯倫是NBA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超級巨星
但是,任何一位NBA球迷,都無法因為上面的這些而否認威爾特-張伯倫的偉大。
因為他能單賽季場均砍下50.4分,25.7個籃板的數據;因為他在14年的職業生涯能夠場均30.1分,22.9個籃板;因為他一場比賽能夠拿到100分;因為他是NBA歷史上唯一一名在職業生涯中拿到過30000分和20000個籃板的球員;因為他能在全聯盟都被凱爾特人綠色恐怖籠罩的時候拿到一個總冠軍。
張伯倫的故事數不勝數,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在球迷圈子里都膾炙人口。也正是因為當年張伯倫的一些事跡過于驚世駭俗,以至于網上出現了一個新名詞——上古吹,意指那些整天將上古時期球員的表現掛在嘴上來彰顯自己懂球帝身份的球迷。為了有助于大家在《NBA球星PK大賽-誰是單挑王?》前更熟悉這位上古神獸,我們特意選擇了幾個維度助球迷更全面的了解張伯倫。
不只是上古吹,同樣也是上古黑。
天哪?這怎么可能
這也許是初次看到下面這些故事的人所能夠發出的唯一聲音。
我們都知道張伯倫的身體素質很出色,那么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呢?身高2米16的張伯倫,臂展達到2米33,更為可怕的是,他還擁有不應該在大個子身上出現的靈活性和速度。
張伯倫的百米成績大約為11秒左右,根據記載,他在100碼(差不多91-92米之間)跑中取得過10秒90的成績。
張伯倫是一個出色的跳高運動員,曾經跳出過1米98的成績。
張伯倫代表堪薩斯大學獲得過美國全國鉛球冠軍,當時投出的成績大約為17.07米(當時的鉛球世界最好成績差不多是18.54到19.25米之間)。
張伯倫還是一名出色的三級跳遠運動員,他的成績超過15.24米。而當年男子三級跳遠世界紀錄為16.59米。
張伯倫的440碼(差不多402米)成績是49.0秒,也就是說張伯倫400米跑的成績應該是48秒多一些。
……
一名擁有世界級,至少也是國家級的田賽、徑賽全能選手,身高達到2米16,臂展比身高更夸張的球員,在籃球場上有多恐怖,很多人都可以想象。舉例來說,現役球員中速度最快的球星之一沃爾,在和110米欄運動員梅里特的跑步比賽中敗下陣來。而梅里特的200米速度是21秒46,以正常的情況推測,梅里特的100米速度大概在11秒左右。而沃爾的100米成績應該在11秒到11秒5之間。(網上有傳言說沃爾百米10秒3,并沒有證據)但是沃爾是一名控衛,而張伯倫是身高2米16的大個子,這種情況下張伯倫能夠跑出和沃爾差不多的速度,足以見得恐怖。
講到這里,似乎還漏掉了一些什么。
在幾年前的一次采訪中,施瓦辛格透露他曾在健身房和張伯倫偶遇,張伯倫能夠輕松的單手舉起施瓦辛格。要知道,施瓦辛格的體重可是達到105公斤。而根據當年張伯倫在哈林籃球隊的老隊友透露,張伯倫可以用兩只手分別舉起一名體重大約在200磅(91公斤)左右的球員。對于這些采訪,其實我是不信的,只是張伯倫的力量,絕對可以給任何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NBA規則的改動者
歷來NBA的超級內線橫空出世,總會伴隨著大量規則的改動。喬治-麥肯如此,奧尼爾如此,張伯倫當然也不例外。
當年張伯倫的高中球隊就曾經發明出一個戰術,讓隊員專門練罰球不進,這樣張伯倫就能夠直接起跳將彈出的球扣進籃筐。未曾想這個方法直接從高中沿用到了NBA。
由于張伯倫在身體素質上的絕對碾壓,他可以直接起跳從罰球線扣籃。對此NBA也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對規則進行調整。NCAA率先發難,將“罰球時,皮球觸及籃圈或者籃板之前,任何人不能將腳提前站在罰球線內”改為“罰球時,皮球觸及籃圈或者籃板之前,任何人不能將腳提前伸進罰球線內”。而當張伯倫進入NBA后,NBA也沿用了這個規則。
在這個規則的限定下,張伯倫無法用扣籃來完成自己的罰球。否則他的職業生涯罰球命中率絕對不會有51.1%。
然而這還不夠,張伯倫在內線的威力實在過于巨大,NBA將三秒區的范圍從麥肯時代的12英尺(3.66米)擴大到16英尺(4.88米),以便限制張伯倫在籃下的肆虐。
但事實證明,在張伯倫冠絕古今的運動天賦面前,一切改動都無法限制他的發揮。
100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在籃球場上拿到兩位數的得分不難,但是拿到三位數的得分實在有些聳人聽聞。1962年3月3日,張伯倫所在的費城勇士隊遇上了尼克斯隊,那場比賽他打滿48分鐘,最終63投36中(命中率為57.1%)、罰球32罰28中(命中率87.5%),爆砍100分和25個籃板,另外還有2次助攻和2次犯規。
這個數據在接下來的50多年時間里都沒人能夠打破,甚至沒有人能夠接近。科比在2006年曾經拿到81分,但19分的差距絕對不是一兩個加時賽就能夠追上的。
100分絕對不是張伯倫唯一的亮點。1960年11月,張伯倫在一場和凱爾特人的比賽中拿到55個籃板球,這又是一項后人無法企及的紀錄。在過去的31年時間里,NBA球員僅有14次單場籃板球達到30次,沒有一個人的單場籃板球達到40次,和張伯倫的55個籃板球相比相去甚遠。
1987-1988賽季,當時效力于公牛的查爾斯-奧克利在公牛和騎士的比賽中拿到26分35個籃板球,本來這已經是相當輝煌的戰績。但是和張伯倫之間20個籃板球的巨大差距,就如同一道鴻溝一般。
根據美國媒體的統計,在張伯倫的14年職業生涯中,他一共保持了128項NBA紀錄。而一直到2016年的時候,張伯倫依然保持著其中的71項紀錄。
不管是魔術師約翰遜,還是拉里-伯德,或者是邁克爾-喬丹,甚至是沙克-奧尼爾,他們都曾經成為過某一名年輕球員的成長模板。唯有張伯倫,從來沒有成為過任何人的模板。因為張伯倫的運動天賦,在NBA70多年的歷史中,也只出現過一次。
關于張伯倫和拉塞爾誰更強的討論永遠在繼續。
但是有這么一句話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如果在某個地球之外的平行宇宙,同樣有張伯倫和拉塞爾這兩個球員。那么在不同的價值觀體系下,張伯倫能夠成為拉塞爾么?答案是確定的。但是拉塞爾能夠成為張伯倫么?不可能。張伯倫是存在過的唯一能夠成為張伯倫的人類。”
人無完人 張伯倫也是問題球員
張伯倫是一名擁有曠古爍今天賦的超級球員沒錯,但是他同樣也是一個“悲劇形象的原型——一個飽受批評,不被人們欣賞,擁有自毀性格的教練殺手”。
為什么這么說呢?
1. 張伯倫會將注意力放在一些奇怪的連續紀錄上。比如在他的職業生涯早期,張伯倫都沒有被罰出場過,這讓張伯倫決心要將這個紀錄延續到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因此他會在獲得四次犯規或者五次犯規后停止干擾對手投籃,或者停止一切可能會導致自己犯規的動作。哪怕這種行為會傷害球隊,張伯倫也在所不惜。
2. 在奪得自己的第一個總冠軍后,張伯倫又對勝利失去了興趣,開始注重于在場上刷助攻。1967-1968賽季,也就是張伯倫第一次奪冠后的那個賽季,張伯倫場均助攻8.6次,創下職業生涯新高。張伯倫把大好的投籃機會傳給隊友,每場比賽不停的詢問技術臺,經常為自己某一次傳球不算助攻而生氣,譴責隊友搞砸了自己的傳球。結果顯而易見,張伯倫沒有能夠蟬聯總冠軍頭銜。
3. 根據張伯倫當年的隊友和教練描述,張伯倫當年完全是個球霸。他要求自己被特殊對待,他和每位教練幾乎都發生過沖突,他在輸球后會譴責隊友和教練,他在媒體面前會貶低隊友來拔高自己,他根本就拒絕在場上進行團隊合作。以至于在勇士1965年四處兜售張伯倫的時候,湖人曾經讓全體球員決定是否要買下張伯倫。而投票的結果出人意料,2比9,只有兩名球員贊成球隊買下張伯倫。
也許最了解張伯倫的,正是他的老對手比爾-拉塞爾。拉塞爾在《復蘇之力》一書中這樣評價張伯倫。
對我來說,威爾特似乎經常迷茫于自己希望從籃球中得到什么。一個在生涯中多次改變打球特點和風格的人肯定會對自己到底希望實現什么成就感到猶豫和矛盾。一位球員的第一選擇很有可能是勝利之外的東西——金錢,紀錄,個人名聲,一人獨占成就——我經常覺得威爾特熱切地,有意地做了許多選擇。
至于睡了20000個女人這件事情,張伯倫自己都已經承認這是他隨口講的一個笑話。風流成性的張伯倫身邊的女人肯定不會少,但別說20000,會不會到2000個都是個不小的問題。
瑕不掩瑜 傳奇仍在
上面說了這么多,我們并非是要否定張伯倫的傳奇生涯,只是想讓球迷更加全面,更加立體的了解張伯倫這個球員。從精神,團隊,配合一類虛化概念來衡量的話,張伯倫并不可能成為NBA歷史上最好的球員,甚至都無法進入NBA歷史球員的前三位。但是從數據統計,紀錄等實在東西來衡量的話,張伯倫依然是那個NBA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超級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