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20日社論表示:回顧歷任臺灣當局領導人在位期經濟表現,堪稱每況愈下,但馬英九時代最糟。“兩蔣”時代36年,臺灣年均經濟成長率9.1%,李登輝12年平均6.8%,陳水扁8年降到4.8%,馬英九“執政”更低,降到2.8%。純就GDP而論,確實江河日下,號稱最懂經濟的馬當局,甚至不如民進黨陳水扁時期。
但表面解讀失之簡略,也有錯誤,每個經濟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能夠成就的經濟成長率當然不同。大體上發展程度越高、經濟體規模擴大后,能夠達到的成長率就越低。不同時期面對的全球經濟大環境可能迥異,全球化之后,特別是依賴貿易深的臺灣,受到的外在環境影響就越大。
陳水扁、馬英九“執政”初期,都曾碰上全球經濟大動蕩。陳水扁當局碰到網絡泡沫化,不過沖擊很快就過去,全球再度進入另一波繁榮泡沫期;馬當局則遇到全球金融海嘯,但海嘯后多年其沖擊仍未消化,只要看同期東亞其他三小龍,經濟表現都遠低于海嘯前即可知。馬當局任期經濟成長率低于陳水扁當局,全球大環境因素是主要原因。
不過,與韓國、新加坡及香港比較,馬當局未能掌握大陸經濟跳躍式成長的契機,也是事實,否則臺灣不會落居四小龍之尾。其原因恐怕不在綠營指責的“傾中”、依賴大陸,反而是怯于內部因素,不敢大幅開放兩岸經貿與投資,半套開放讓臺灣失去紅利分享、企業失去壯大機會,他卻承擔了“傾中”罵名。
從臺灣發展的腳步看,經濟命脈無疑就是出口貿易,冷戰時期,臺灣被納入美國體系中,出口超過3成集中在美國。隨著大陸經濟改革、開放與起飛,出口大陸比重日增;1991年時仍有近3成集中在美國,但到2002年,出口大陸比重就超越美國,并逐年增到4成之多。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