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稱,特朗普尚未正式入主白宮,便開始玩一場危險的外交游戲。他先是接受了臺灣分裂勢力的領軍人物蔡英文的電話道賀,接著又發表了不承認“一個中國”的聲明,罔顧該原則乃美中關系基石之事實。有關新總統會將遏制北京作為個人外交政策核心的預測正在變為現實。當然,特朗普在宣誓就職之后,行事或將更為克制,不再繼續對北京最忌憚的臺灣問題窮追猛打,也可能將自己對中國進口商品課以重稅的承諾“拋之腦后”。然而,無論如何,“臺灣牌”再次出現在國際政治的牌局中。
俄羅斯《獨立報》12月26日刊文稱,華盛頓與臺北雖于1979年正式“斷交”,但美國對臺灣分裂思潮的支持從未停止。作為美國的非正式盟友,臺灣當局一直對華盛頓的所有“建議”言聽計從,哪怕其中有些其實對北京有利。在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系的“九二共識”達成之后,經濟上的相互“滲透”進程不斷提速。
文章稱,或許植根于民族主義基礎之上的臺海兩岸接近態勢令美國人警覺起來。他們害怕失掉“臺灣牌”,即便在跟中國大陸關系最密切的時候,他們也從未放棄過這張王牌。島內年輕人在政治方面經驗不足,被民進黨加以利用,后者在2000年的選舉中首度擊敗國民黨。當時,“臺灣認同感”、對來自大陸者的反感思潮開始在年輕人中占據主導地位。此前,日本數十年(1895-1945年)的占領以及美國的直接和間接控制已經沖擊了島嶼民眾的中華文明情結,更加深了兩岸民眾在日常生活、文化甚至語言方面的差異。不過,“執政”8年間,民進黨既不敢公然推行自己所鼓吹的“臺獨”,也沒有凍結國民黨所開啟的兩岸經濟交流。
到2010年時,大陸已成為臺灣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但雙方所簽署的有利于臺灣企業界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招致了島內的大規模抗議,因2008年選舉失敗而下臺的民進黨斥協議為“與大陸合并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