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勝雄指出,臺當局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就是提供安居樂業環境,如果不能,當局存在價值與意義就會被打折扣。“一例一休”對多數人而言都是很大的轉變,一個有大變動的政策,必須要給緩沖期,特別是對慈善機構、中小企業、服務業等。他直言,政策要讓大多數人愿意接受,才能成功。如果大多數人都怨聲載道,再好的政策也是沒用。
面對多數人的怨聲載道,許勝雄強烈建議,臺當局應該真正進行各行各業實調訪查,了解“一例一休”執行面的實際情況,并重新檢討。這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畢竟各行各業的特性不同,不能用“一竿子”法則。他甚至認為,目前1000多位的勞檢稽核人員,現階段可作為實調訪查各行各業的人力,若需修正就修正,該給予輔導就協助,該有的配套就應提出,才能將目前怨聲載道的情形由輸反轉為贏,社會也才能重新順暢的運作起來。
工總秘書長蔡練生則進一步指出,“一例一休”的很多內涵,不是工商團體要的,是臺當局要做的。當初要求臺當局盡速通過“一例一休”新制,是盼事情能告一段落。況且,當時工商團體強烈建議的配套措施,例如加班時數從46小時提升到52小時等,“都沒有被臺當局聽進去。”
他說,“一例一休”是沒有贏家的政策,這是客觀事實,卻被行政部門發言人徐國勇點名,“點名就點名,不在乎,既然代表產業,該講的話就要說出來。”他希望徐國勇能到基層走走,就會知道他講的是實話。(中國臺灣網 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