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同志故居坐落在北京風景秀麗的什剎海后海北沿。門前水天相映、碧波漣漪,堤岸楊柳輕揚,院內曲徑回廊,樓堂亭榭;湖水環繞,山石嶙峋;綠樹濃蔭,花香四溢。是一處雍容典雅、幽靜別致的庭園。故居占地面積兩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約五千平方米。原是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的府邸花園,也稱西花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就計劃為宋慶齡在北京修建一處住所,但她一再遜謝。1962年,周恩來總理受黨和政府的委托,親自籌劃,決定藉此王府花園,精心設計改造葺舊更新,在原來主體建筑迤西,接建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層主樓,作為宋慶齡的住所。1963年4月,宋慶齡遷居于此,1981年5月29日逝世,共在這里工作生活了18個春秋。1981年5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宋慶齡同志“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
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故居
1981年10月中央決定把此處住所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故居”,并由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后,在鄧穎超、廖承志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和直接領導下,對故居進行了全面修整,保留和恢復了宋慶齡生前工作、生活原貌,以其原狀進行陳列,在全國范圍內收集文物、資料,籌辦了“宋慶齡同志生平展”。是年5月29日,值宋慶齡逝世紀念日之際,由鄧穎超親自揭幕,故居正式對公眾開放。
為了更好的保護、收藏孫中山、宋慶齡珍貴文物,在中央領導同志關心支持下,宋慶齡故居文物庫于2008年5月29日奠基建設,2009年5月31日經修葺一新的故居及精心制作的宋慶齡生平展重新對公眾開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席了重新開放儀式。宋慶齡故居先后被命名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特色看點
宋慶齡生活原狀陳列
館內長期設有“宋慶齡生平展”和“宋慶齡生活原狀陳列”,展示宋慶齡生活、工作的環境,現有文物兩萬余件,主要有宋慶齡的手跡、照片等文獻資料以及個人藏品。每年的1月27日宋慶齡誕辰紀念日、5月29日宋慶齡逝世紀念日,都組織相應的主題紀念活動。
中西合璧的園林
這里既保留著王府花園的布局和風格,又融入西方別墅的特點,是一處中西合璧的園林。園內有上百年的西府海棠、兩百年的老石榴樁景和五百年的鳳凰國槐等古樹名木。明珠之子清代第一詞人納蘭性德曾在此吟詩填詞,園中現留有其親自種植的兩棵古樹。有宋慶齡養護過的西山松、盆栽石榴和龍眼葡萄等各種南北方名花佳卉,宋慶齡最喜愛的觀賞鴿更給庭園增添了和平的氣氛。每到四月份海棠花開的季節,賞花游客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