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頭潭:它是三瀑十八潭的門戶,坐落在大關橋西側一百米處.沿溪走三分鐘就到了頭潭瀑布之下.瀑布高達三十多米,中間有130厘米高的崖坎,水在急流中擊起水浪,再翻轉直下跌入深潭,潭水面積約有50平方米,最深處有3米左右,瀑布口呈月亮門型,南側巖石呈弓字型,光似刀旋,上有龍頭巖,北側的崖壁蹲著一只老虎石,故有"龍守門"虎把關的傳說.
珍珠串和三潭疊瀑:龍戲潭的上邊是大面積呈90度傾斜的巖崖,萬年流水沖刷出一條白色水道,水道中被急流沖擊成三個石穴,潭深壁滑,水從潭中翻卷而出,人們叫它"龍卷身"一條瀑布連接著三個深潭,穿成一串,所以又名"珍珠串".龍戲潭的瀑布和"珍珠串""龍卷身"構成一個整體,三潭落差形成三潭疊瀑,.此處景色絕妙,可算黑龍潭風景中的一景.
懸潭和沉潭:懸潭居上,沉潭在下,兩潭上下相距5米左右,懸潭石砌四壁,水深口小,水從石縫流出,僅有三米落差.沉潭由半壁巖石\半壁河灘構成,上有漫流水坡,下有花草叢繞,兩潭唇齒相依別有風趣.
落雁潭和通天瀑:通天瀑垂直陡峭,壁如刀削,五十多米高的瀑布仿佛從天而降,煙霞升騰,彌漫山谷,冷氣撲面.落雁潭是通天瀑沖擊而成,潭闊水深,水面100多平方米,水深處有3---4米,此處地勢較為開闊,山峰環抱,山清水秀,河灘卵石縱橫,山花野草茂盛.每當初春或冬臨時,大雁到此棲身落腳,故有"落雁潭"之稱.在落雁潭北側,通往通天瀑頂的陡坡中間,有一15米深的石洞,洞內可容百人,從入口到出口修成了一條38級臺階的通道,人們又稱之為"通天洞",攀過通天洞,登上5米長的"天橋",往下俯視,落雁潭和通天瀑的全景盡收眼底.
平沙潭:潭水從5米外30度斜坡的石片上,緩緩流入一口大鍋似的潭中,白沙鋪底.水面約有8平方米,最深不過3米.因為水面平穩,清澈透底,故稱為"平沙潭".平沙潭南側有一狹窄山溝,僅容一人通過,人稱"一線天".北峰是千米峭壁,刀削斧劈一般,黑如鍋底,人稱其為"黑半天".
曲潭:由平沙潭沿溪前往,突然峽谷路窄,兩山幾乎相碰.山腳下僅閃出兩米寬的通道.泉水從崖根下流過,人只能從一道崖縫中間10公分寬的崖坎上走過.北側崖壁上刻著"龍門"兩個大字.曲潭在兩崖根底最窄處,三彎九曲,長約9米,寬不過60公分,游人由此通過都有驚險之感.
三疊潭和刺猬石:過龍劈石后,便見50米內順排著三個潭,三潭錯落,猶如三個龍女相攜起舞,三疊潭的東南側有一孤獨巨師石,額高嘴尖,四褪并攏,蹲在平面石上,脊背上長滿石花草,看上去似一只形象逼真的刺猬.
龍戲潭:水從百米高的陡壁上翻卷而下,飛瀑凌空,其聲如沉雷,煙霧彌漫,因瀑布似銀龍騰空,故名"龍戲潭".南峰有鳳凰臺,北峰有蜻蜓頂,潭邊有一巨石,叫"化身石".
滴水潭和葦潭:兩潭相近,溪水流進山巖石壁,又從石隙縫中滴水成潭.滴水潭上游是葦潭,潭小水深,潭口邊上長著茂密的蘆葦,故而命名為"葦潭".
無底潭:在崖壁之中,大自然把花崗巖鑿開一個長方形穴窟,深不可測,潭水碧綠,猶如一個沒有蓋的巨大石匣子,這個潭石幫石底,口小沿光,從沒有人下去過,不知有多深,因此稱為"無底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