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木錯湖意為天湖、靈湖或神湖,是藏傳佛教的著名圣地,信徒們尊其為四大威猛湖之一,傳為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位于拉薩市當雄縣和那曲地區(qū)班戈縣之間。
湖面海撥4718米,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30公里,面積1920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最深處約33米以上。它的明凈與遼闊,無愧于天湖美稱。然而,它的色彩多變卻是藍天所遠不用的。時而碧藍,時而蒼翠,時而藍綠相間,時而暗灰如晦,它還有個蒙語名叫“騰格里海”,又聽人說它實際上是個內(nèi)陸海,有受制于月亮而潮漲潮落的現(xiàn)象。作為有生命的神湖,它的屬相是羊。每逢羊年,神湖開放的盛大節(jié)日,西藏內(nèi)外成千上萬的香客潮涌而來。轉山繞湖,燒香禮拜。
它的東南部是直插云宵,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側倚偎著和緩連綿的高原丘陵,廣闊的草原繞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寶鏡,鑲嵌在藏北的草原上。湛蘭的天、碧藍色的湖、白雪、綠草、牧民的牛毛帳篷及五顏六色的山花,交相輝映,組成一幅大自然美麗、動人的畫面,身臨其境,無不感到心曠神怡。
這一對神山圣湖不僅外貌雍容華貴,傳說還施予它們無上的財產(chǎn)和權力。它們是神界貴族。湖畔草原是它們的牧場,四周山族是它們的傭人。
納木錯湖畔瑪尼堆遍布,由于年深月久,一座座瑪尼堆漸漸連起來,成為一堵長達上百米、大半人高的瑪尼墻。瑪尼堆名為“多崩”十萬經(jīng)石之意。信徒們每逢瑪尼堆必丟一顆石子,丟一顆石子就等于念誦了一遍經(jīng)文;瑪尼堆上懸掛著藍、白、紅、綠、黃五種顏色的布塊,經(jīng)幡隨風擺動,每擺動一次就是向上天傳送一遍經(jīng)文。尼瑪堆年復一年地增高,經(jīng)幡一年幾度地更新。經(jīng)幡上印的、經(jīng)板上刻的、轉經(jīng)筒里藏的、香客口中念的,都是那常讀常新的著名六字真言:音譯為“嗡瑪尼唄咪哞”。
納木錯湖盛產(chǎn)高原細鱗魚和無鱗魚。納木錯湖景色美麗壯觀。虔誠的佛教徒們把納木錯湖敬為神湖,甚至印度、尼泊爾的佛教徒也長途跋涉趕來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