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廉若公園景點介紹
盧廉若公園是港澳唯一具有蘇州園林風(fēng)格的名園。園內(nèi)亭臺樓閣,池塘石山,小橋飛 瀑,曲徑回廊,有如江南景色,令人陶醉。公園以“春草堂”水榭廳堂為園中建筑的主體,通過堂前的一口池塘,迂回的曲橋、挺拔的石山、幽靜的竹林、淙淙的瀑 布、交錯的回廊,仿佛一幅有聲有色的立體畫。
盧廉若公園,為當(dāng)年娛園(又稱“盧家花園”)的一部分。該地本為龍?zhí)锎宓霓r(nóng)田菜地,后被富商盧華紹 (盧九)購得,由其長子廉若興建。后盧家凋敗,名園亦分段易手。七十年代初期,為澳門政府購得,修葺后對外開放,成為大眾游息的好去處。現(xiàn)在,"春草堂" 內(nèi)經(jīng)常舉辦畫展和音樂會。園中假山堆成奇峰怪石,崢嶸百態(tài),頗具蘇州獅子林規(guī)劃;靠近九曲橋的假山,小徑回旋,欖橋橫懸,瀑布溪水,緩緩瀉下,引人入勝。 池塘寬廣,夏日荷花盛開,搖曳生姿;塘畔柳絲低垂,隨風(fēng)飛舞,景色怡人。
盧廉若公園旅游特色
春草堂雖是典型的中國建筑,但房屋的外墻卻采用了葡萄牙
人喜用的米黃色,并配以白色線條,12根廊柱也采取哥特式建筑形式,柱頂上修飾的是白色歐式花紋,而瀕臨水塘的平臺上坐椅式欄柵則是中國人喜歡用的鮮艷的大紅色,使人體會到這座中國建筑物上反映出來的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痕跡。
盧廉若公園的景色在澳門眾多公園中一枝獨秀,1992年被評為澳門新八景之一。
園內(nèi)介紹
盧廉若公園位于澳門半島的中部,東望洋山的北麓,羅利老馬路與荷蘭園馬路的交界處,總面積1.78公頃。園內(nèi)景色如詩如畫,儼然一幽雅、秀麗、恬靜的江南風(fēng)光,頗具蘇州獅子林的格局,給人一種“小中見大”的感覺,是港澳地區(qū)唯一具有蘇州園林風(fēng)韻的公園。
盧園原是澳門富商盧廉若的私人花園,原名“娛園”,始建于1904年,1925年正式建成。1973年由澳門政府收購后重建為公園,1974年9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命名為“盧廉若公園”。[2]
從正門進入公園,是一座書有“屏山鏡樓”四個大字的古色古香的圓形拱門, 兩旁是長滿鮮花和翠竹的林蔭小道,參天的榕樹、成片的竹林、盛開的鮮花掩映著樓臺亭閣、曲徑回廊、池塘橋榭、流水飛瀑、假山怪石。園內(nèi)景點分布得當(dāng),景色 錯落有致。假山堆成的奇峰怪石玲瓏剔透、崢嶸百態(tài),涓涓流水從假山頂部跌落,形成五疊瀑布,水流又注入假山腳下的小池塘,一位用巨石壘成的古代美女玉立池 中,池邊垂柳依依,池內(nèi)水明如鏡,
白蓮搖曳,成群的非洲鯽魚游來游去,圓圓的荷葉和橫跨其上呈弧狀彎曲的九曲橋相映成趣。
全園以“春草堂”水榭廳為建筑主體,通過堂前水面周圍的石徑將各景點連成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