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主城有多少座城中山,江河旁有多少濕地公園,這些美麗山水又將如何保護和利用?昨日,重慶市規劃局發布《重慶市主城區美麗山水城市規劃》,系統完整地梳理了重慶山水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的發展。按新規劃,未來主城的生態環境將大變身,新增的13處濕地公園、32處風光眺望點、9條登山步道等休閑游憩地,也許就在你身邊。
山:新建9條登山步道 邀你暢享“森”呼吸
重慶是著名的山城,目前,主城區中丘陵面積約50%,中、低山面積約40%,除縉云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等四大山貫穿城市南北外,鴻恩寺、樵坪山、云纂山等獨立山體也散布城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山地都市風貌。
然而,你是否發現,豐富的山林資源也讓在大山之中修建住宅成為“風尚”,不少山體因城市建設被蠶食,留下道道傷痕。值得期待的是,在新規出臺后,這些都將得到改善。
根據《規劃》,森林密集區、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將被劃入禁建區,開發商不能再去修建房子了;而植物郁閉度高的地區也被納入了重點控建區。同時,管控城中山脊線和城中山體,形成錯落有致的城市天際線,建立40座重要城中山體(含崖線)保護名錄。
如果項目已開建將如何處理呢?《規劃》稱,如果建設項目對山體、森林影響較大,相關部門將與開發商協商,通過調整平衡地塊的容積率,或者將開發項目平移置換到開發商其他有條件的用地上。而對于未出讓也未建設的用地,就不能再開發建設了,可將建設用地指標調整到其他城市用地中。
森林不用做開發建設了,老百姓就有更多機會親近大自然了。《規劃》顯示,除傳統的登山步道外,近期重慶還將在四大山建設至少9條步道,用于市民健身休閑。其中離主城最近的南山新規劃了3條步道、縉云山新規劃了2條步道。
外地朋友來重慶玩,想帶他去遠眺山城的美景怎么辦?《規劃》專門提出建風光眺望點給你打望喲。《規劃》稱,我市將依托城市重要自然制高點、主要開敞空間和重要公共建筑,規劃控制22條視線通廊、32處風光眺望點和46處城市內部眺望點,讓你360度無死角打望山城美景。
水:新增13處濕地公園 夏日戲水就在身邊
重慶是山城,更是江城。老百姓喜歡在江中游泳、溪流中嬉戲,但我們生活在鋼筋混凝土般的城市中太久了,你是否也期待著在綠綠的草甸里奔跑,淺淺的湖水如水晶般明凈……等到13處濕地公園建成,這些將不再是夢想。
《規劃》指出,目前重慶主城區僅有彩云湖、九曲河、迎龍湖等少數濕地公園,但重慶主城擁有長江、嘉陵江等40條流域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且具備單獨入江口的一級支流,2000余條流域面積小于10平方公里的二、三級支流或溝壑,水系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發展濕地公園。
未來,主城將利用兩江灘涂地、一級支流的洪泛區等,新增龍灘子濕地公園、西永濱河濕地公園、萬壽橋濕地公園、大溪河濕地公園、北濱路消落帶濕地公園、水井溪濕地公園、跳蹬河濕地公園、沐仙湖濕地公園、珊瑚壩濕地公園、花溪河濕地公園、御臨河濕地公園、朝陽溪濕地公園、苦溪河濕地公園等13處濕地公園。到時候,周末約上小伙伴一起去戲水吧。
為了讓市民更方便地親近水,《規劃》還表示,沿長江、嘉陵江的公共服務類岸線長度應不低于兩江四岸總長度的20%,生態保育類岸線長度不低于35%。保護明月峽、銅鑼峽、江北城外梁、珊瑚壩、九龍灘等21處峽、磧、灘等典型特色景觀。
綠:打造11處郊野公園 充分享受自然野趣
早上起來穿過一片公園去上學,牽著你心愛的小狗在公園里跑步,夜晚在公園里聽夜鶯歌唱……這將是你未來的生活。除了山、水外,本次《規劃》還對城市的“綠”提出了要求。
《規劃》以四山、兩江和重要次級河流為重要綠化主系統,以綠化走廊、隔離綠帶為線串聯在城市中,以郊野公園、城市各級公園為點,結合市民的就近使用需求,形成點線面結合、均衡布局、城綠相生的城市綠化網絡。
在非城市建設用地區域,將選取具備獨特景觀、生態資源的城市邊緣地區,結合山形走勢、河流水體、組團隔離綠帶分布情況規劃11處郊野公園,供市民就近享受自然野趣。
除了郊野公園,身邊的社區公園也會越來越多。《規劃》稱,我市將整合現行規劃中的各類綠地,布局30處大型城市公園。按步行15分鐘可達的標準布局240余處城市組團級公園。按步行5分鐘可達的標準,布局2000余處社區級公園,不愁找不到耍事。
市規劃局表示,為保障規劃實施,規劃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政策。涉及已出讓但尚未建設的用地,可通過方案設計,引導落實規劃管控要求。有較大影響的,應積極與土地權屬單位協商,通過地塊容積率平衡,或者在土地權屬單位其它有條件的用地內,對建筑規模進行等量平移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