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內媒體報道,日前,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組織了來自中科院植物所、動物所、山地所、成都生物所以及環保部環境科學院等機構的十余名生態專家學者組成科學考察團,進入日地震發生后即已關閉的九寨溝,對震后一個多月以來九寨溝的自然景觀損毀情況、生態環境變化進行了深入考察。
專家建議:不應盲目采用工程修復
“我們高度重視并投入力量開展災情評估和災后恢復重建各項工作,迫切需要各方給予專家技術力量支持,幫助九寨溝走出困境。”九寨溝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參與此次考察的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秘書長、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丁介紹,九寨溝不僅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同時還是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他認為,實地了解地震對整個生態環境帶來的損害,對災后恢復重建具有重要意義。他介紹,九寨溝個別景觀在地震中遭遇了較大程度的毀壞,但地震后也造就了一些新的景觀。他認為,對于震后重建,應當尊重科學,自然恢復,不應盲目采用工程修復。
考察后,專家考察團建議應將當前的應對措施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整體考慮,科學規劃。在排危工作完成,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快分期分區開放。同時要認識到,九寨溝本身就是長期地質演化過程中形成的,歷史上也經歷了多次地震,面對這次自然災害,應當以此為契機,挖掘九寨溝更為豐富的內涵,展現一個既保持美麗、又富有科教人文內涵的開放的九寨溝。此外,還要加大與各相關科學機構的合作,防止次生災害發生。
旅博會消息:景區有望逐步分區域開放
9月17日,以“旅游交易•開放合作—旅游引領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簡稱“旅博會”)在四川峨眉山市開幕。
九寨溝景區受災情況如何?何時能與游客見面?災后恢復重建的進程如何?……有關九寨溝景區的各種問題,成為旅游界人士關注的焦點。
“很高興地告訴大家,九寨溝景區損毀并不大,九寨溝依然美麗。”9月16日,四川省旅發委副巡視員謝海銀在組委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制約景區恢復開放的最主要因素是道路問題,要評估進入景區的道路兩邊的山體是否穩定安全,九寨溝景區有望很快地分區域地進行有序開放。
據了解,四川省組建了“8.8”九寨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委員會,其中四川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作為“景區恢復和產業發展組”牽頭部門,將協同省文化廳、經信委、農業廳、商務廳、住建廳等相關單位做好《景區恢復及產業發展專項實施方案》編制工作,預計將于9月下旬完成編制。(記者 邵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