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澳門11月23日電(記者郭鑫)澳門“冼星海紀念館”開幕典禮23日舉行,冼星海銅像同場揭幕,紀念館將于24日起正式向公眾開放,展出冼星海生平珍貴手稿和遺物。
為紀念在澳門出生的偉大音樂家冼星海,澳門特區政府設立“冼星海紀念館”,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獻禮,以表彰冼星海對國家所作的貢獻,傳揚他的音樂成就,為青少年樹立榜樣。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沈蓓莉和冼星海女兒冼妮娜等出席了開幕典禮。
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說,在澳門即將迎來回歸祖國20周年慶典之際,冼星海紀念館的落成別具重大意義,令人深受鼓舞。我們衷心期望,更多的澳門市民、青少年朋友和訪澳旅客,都可以借由參觀紀念館,感受歷史風云,體會英雄事跡,堅定我中華民族百折不撓之精神。冼星海紀念館將與林則徐紀念館、鄭家大屋、葉挺故居等名人紀念館,共同構成澳門社會愛國精神的堅強壁壘。
譚俊榮向冼妮娜頒發感謝狀,以感謝她對籌建展館所提供的支持和協助。
“冼星海紀念館”設有展覽廳、探索空間、多功能廳等空間,除了展示冼星海的一生及藝術成就外,觀眾可在多媒體探索空間獲得擔任指揮家的體驗,感受指揮樂團的樂趣,知識區可供小朋友了解音樂和樂團的有趣小知識。為配合展館的開放,文化局將在12月推出《冼星海的音樂之路》兒童繪本,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兒童讀者認識冼星海,加深對祖國的認識。
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借出該館收藏的冼星海手稿和遺物,將在“冼星海紀念館”展出3個月,該批珍貴展品包括冼星海的證件、手稿、小提琴、日記、書信、鋼筆和演出服等共36件/套;《黃河大合唱》的兩份手稿真跡:一份1939年在延安創作,另一份1941年在莫斯科修訂;冼星海演奏用的小提琴;冼星海1940年至1945年記錄創作過程的筆記。紀念館內同時展出該館有關冼星海的藏品共20件。
冼星海是我國偉大的人民音樂家,他出生于澳門一個漁民家庭,經過刻苦和精進的探索,融合中西音樂技法,創作出眾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冼星海的代表作《黃河大合唱》在抗戰期間廣為傳唱,鼓舞全國人民抗戰士氣,激發愛國情懷。
“冼星海紀念館一館”選址位于澳門美副將大馬路與俾利喇街交界的別墅群中,所在建筑物建于20世紀50年代,相鄰的別墅也將在修復后籌備“冼星海紀念館二館”,該館以抗戰作為主題,將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展示澳門在抗戰時期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