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農是一種音樂體裁,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輪唱曲是一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后流行于英國。
15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并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農經常作為一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一個段落而被運用,許多交響作品里都會用《卡農》的技巧部分,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等。
巴哈貝爾出生于德國的紐倫堡。早年隨施韋默爾學習音樂,1669年進入阿爾特多夫的一所學校接受音樂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學費,次年轉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學校。
1673年至維也納,成為圣斯蒂芬大教堂管風琴師克爾的學生和助手。1677年至愛森納赫,擔任了一年的宮廷管風琴師。于1678年在愛爾福特擔任管風琴師,在這里教授了J.C.巴赫。1681年,巴哈貝爾二十八歲時娶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為妻;1683年,巴巴拉和他們唯一的孩子死于瘟疫。
隔年他再娶茱笛絲卓默,這一次婚姻為他帶來七名子女。離開了艾爾特,巴哈貝爾來到伍騰堡宮廷,這個地方給他很多專業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為法國大軍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紐倫堡,最后輾轉到了戈塔。
碰巧出生地紐倫堡的圣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風琴師,也就是巴哈貝爾的老師魏克過世,讓他得以順利接任老師之職位。他就在這里一直待到他過世。在紐倫堡的五年間,巴哈貝爾寫下了感恩贊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風琴賦格,被視為他晚年的代表作。
1706年,約翰巴哈貝爾去世,享年52歲。所以巴哈貝爾從未去過英國,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是德國人,死前不但已經嫁給了巴哈貝爾并且還生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