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追劇,《麻雀》的演員、攝影、美術、燈光、音樂、服裝、化妝、道具等等當然都被肯定,但是當我們層層剝去這些外在表現后,陡然發現,《麻雀》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部“現象級”作品,歸根到底在于它的故事,一個以信仰為內核的好故事。
一直被組織上雪藏著的陳深,身處狼穴,披著“漢奸”的身份,苦苦等待著被組織啟用,期待著為國家和民族效力,這是怎樣的一種痛苦?終于等來了組織的啟用,獲得了渴盼的任務,卻馬上親眼目睹上級+同志+親人的受傷被俘,卻因為使命不允許自己暴露而無法解救,這是怎樣的一種殘忍?當他終于苦心實施了營救行動之際,“宰相”沈秋霞告訴他:我不需要你的營救,我的任務是啟動你,保護你,而你的使命是獲取情報,完成任務。這是怎樣的一種舍生忘死?最終沈秋霞在陳深身邊被槍殺,但她臨終前的微笑已經告訴我們,她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啟動了陳深,也保護了陳深,她死而無憾!這又是怎樣的一種慷慨赴死!
從《麻雀》剛剛開始不久的這段情節中可以看到,沈秋霞的一言一行中蘊含著的信仰的力量,既猶如教科書般地教導了陳深,也將觀眾帶入了信仰的情境之中。此后的劇情中,敵我雙方明爭暗斗,殊死較量,復雜虐心,《麻雀》用生動的故事,一步一步地釋放出對信仰的詮釋。
其實,《麻雀》從開拍伊始,就亮出了“唯祖國與信仰不可辜負”的主旨,在觀眾還沒有意識到或者以為這只是個噱頭的時候,在觀眾還將焦點放在炫目的演員陣容的時候,這個主旨已經悄悄植入了全劇的故事之中。隨著故事的全面鋪開和情節的層層推進,觀眾被扣人心弦的諜戰情節所牢牢吸引,被迥異于以往同類型作品中的復雜情感所打動,卻往往容易忽略:真正打動著他們的,正是這些諜戰情節和復雜情感背后所蘊含的對于信仰的深刻詮釋,是劇中主人公們為了祖國和信仰而在群狼環伺、危機四伏的險境之中隱忍負重,是冒著九死一生的巨大危險執行任務、履行使命,這樣的一種信仰,是我們身處和平年代的人往往容易想當然,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