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敢于直面當年的失敗
除了視角的創新,選擇人物故事上也有獨特的標準。呂軍舉例,湘江之戰在以前所有片子里要不然不提湘江,到這打了敗仗走了,或者講多么慘烈死多少人,具體怎么失敗沒有分析,但《紅軍不怕遠征難》不講喋血湘江,偏講熱血湘江。“湘江為什么還能夠有人活下來?為什么最后從那么大失敗中重新站起來?就是因為有一種不離不棄的紅軍戰友兄弟之間的情誼在內,面臨生死劫難,只有戰友互相幫助團結不離不棄才使一些人活下來。”呂軍認為,這些新鮮感基于主創團隊的年輕,“年輕人有他們看待和解讀故事的方式,片子呈現出來帶著年輕時代的氣息講當年一群年輕人的狀態。”
視覺:讓觀眾身臨其境
由于長征幾乎沒有留下真實的影像記錄,稀缺的照片和不到兩分鐘的視頻無法支撐600分鐘的篇幅,而以往關于長征的影視作品也并不能滿足紀錄片以真實準確為標準的影像呈現。
為此,《紅軍不怕遠征難》大量采用三維地圖、實地講述、角色扮演和實景演繹相結合的方式,用鏡頭對話歷史,用電影化手法再現驚天動地的長征場景,把觀眾帶回80年前的歷史時空,在長征的歷史遺址上復原長征,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心理感受和視覺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