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昆
專家論道
泉州人開放、包容的海洋性格
——對話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研究員李玉昆
主持人:人們心中對海的信仰、神奇的造船術,以及隨處可見的遺跡,你覺得哪一種最能體現泉州作為“海絲”起點的特征?
李玉昆:發展海上絲綢之路,前提需要幾個要素,如,發達的造船技術,要有一批敢于拼搏的商人,還要有一批敢于拼搏的船工。這些要素齊全了,才能對外經濟貿易和往來。而通過海外交通,泉州和各國雙方都帶來經濟、文化、宗教方面的交流,從而形成隨處可見的遺址。如,日本和韓國推崇的李贄思想文化,就是當初的泉州人傳播出去的。可以說,這些因素是共同影響著泉州“海絲”的特征,離開哪一個都不行。
主持人:作為“海絲”起點之一,這座城市受“海絲”的最大影響是什么?
李玉昆:泉州地處東南沿海的優勢,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接近海洋、認識海洋、利用海洋,從而產生海洋文化,也應運而生“海上絲綢之路”。而泉州的海洋文化,其實就是海納百川的特質,具有典型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具有敢冒風險、勇于拼搏的精神,是閩南文化“愛拼才會贏”的生動體現。
他們對待海外交易接觸的對象都以“伙伴”態度視之,成了“中國式”海洋心胸的核心文化意涵。對于不同的文化習俗,能夠欣賞采納之,并巧妙地與自己的文化結合。這一點,在宗教文化融合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主持人:作為“海絲”的起點之一,歷史上泉州創造了許多輝煌,在現代的潮流中,這些元素該如何運用和傳承?
李玉昆:海洋文化,在現代并不過時。如今,許多地方都發展海洋經濟、海洋旅游,開發海洋。泉州古代的海外交通發達,加上業已形成的泉州人的海洋性格,可以說海洋文化優良傳統,應該要更好地加以利用。可以做一篇跟海洋有關的文章,發展跟海有關的產業、旅游業。(本網記者 陳麗娟 謝楊 田米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什么是浮粿?閩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圖2014-07-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