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鳳翅紫金冠,身披黃金鎖子甲,腳蹬藕絲步云履,手拿如意金箍棒……最近,相信大家都被這一只“猴子”刷屏了吧。8月20日,中國首款3A游戲《黑神話:悟空》正式上線。游戲一經發售,旋即霸屏全球各大游戲平臺并迅速登上熱搜。一時間,國人心中的“悟空情懷”被點燃。在這款游戲中,就有泉州的身影,其中一個場景取景于開元寺內的東西塔,而塔上的浮雕“猴行者”也隨著該款游戲再次引發熱議。
東西塔成打卡熱點
根據記載,泉州開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初期東西二塔為木塔,后幾經荒廢、重建,曾改為磚塔。現存東西二石塔建造于南宋時期。自南宋就凌霄而立的東西二石塔,以其科學的設計、精妙的技藝、精湛的石刻和內涵豐富的浮雕故事,一直被視為我國石塔建筑史上璀璨奪目的瑰寶。而寺內的東西塔,是中國現存最高的一對石塔,被譽為“中國石塔之王”,是泉州市的地標性建筑之一。
此次在游戲《黑神話:悟空》里出現的不僅有東西塔,還有西塔四層的與悟空造型相似的“猴行者”。它尖嘴鼓腮,頭上戴著金箍,左手執一把鬼頭大砍刀,右手曲于胸前,手指捻著項上一串大念珠,腰間系有一卷《孔雀王咒》和一只寶葫蘆,浮雕右上角刻有“猴行者”三字。
筆者發現,不少游客在西塔前面,繞著塔尋找“猴行者”浮雕的具體位置。“這款游戲推出之后,我這幾個外地的朋友就一直想過來看看‘猴行者’長什么樣。”現場,一位泉州本地市民帶著幾位游客,向筆者說道。
除了“猴行者”,在西塔四層南面還有一尊唐玄奘浮雕,他的頭項背后有圓光,側面雙手合十,略微屈身向前,身前有一株花草,刻字記:唐三藏,即西天取經的朝圣者玄奘。《黑神話:悟空》中,東西塔上了名場景,而事實上,在悟空題材的作品中亮相,開元寺、東西塔早有先例。舊版1986年電視劇《西游記》中,就有開元寺大雄寶殿前和西塔畫面。
泉州多地均有塔樓
在泉州,除了東西塔,在其他縣市區域也都分布著各種各樣的塔樓,如石獅的六勝塔、萬壽塔,安海的白塔,南安的五塔巖石塔等,它們都有著各不一樣的功能和特殊的意義。
說到石獅的塔,就不得不提到位于海邊金釵山上的“六勝塔”,它是古人行船的最佳海上指南,也是石獅的一大珍寶。那這座八角形狀的古塔里,到底藏了哪些寶貝?
從六勝塔附近的公園大門沿著斜坡一路向上,公園里,休閑步道曲徑通幽;山頂上,登臨古塔可俯瞰海中舟楫。每年隨著旅游旺季的到來,近千年的古塔就因其迷人的風景而被層層游客簇擁著合影。而這座塔也成為石獅旅游絕美日落的打卡點之一。
六勝塔是用花崗巖大塊石砌成,仿樓閣式,八角五層,基座須彌座,頂裝相輪剎,通高約36.06米,底層周長47.5米,塔體由塔心、回廊和外壁組成,每層設四門、四龕,門、龕的位置逐層轉換,使塔身不易崩裂。這充分說明了古代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藝。每層龕外兩旁浮雕天神、菩薩立像,座轉角也雕有負塔力士。塔身外面,每層都有塔檐和回廊、護欄。各層轉角處的石柱頂上,置圓形仰蓮櫨斗、八個角上的吻首翹脊各置一尊小石佛坐像。上三層還做有鴛鴦交首拱。各層的雀替也制作得較為繁復,頗具元代風格。明代陳懋林在《泉南雜志》中稱其“壯麗幾擬開元鎮國、仁壽二塔”,其精美可見一斑。
除了六勝塔,萬壽塔也是僑鄉石獅的重要標志,在民間,人們更習慣親切地將其稱為姑嫂塔。
萬壽塔聳立于寶蓋山頂,登之可遠眺滄海,俯視石獅全景,為“泉州八景”之一,號稱“關鎖煙霞”。塔高21.65米,花崗巖建造,結構奇特,實為四層,外觀五層,為空心樓閣式建筑。底層加圍廊,塔門前建一石構方形單檐歇山項門亭。萬壽塔看上去十分雄偉,外觀卻不華麗,既無精美的雕刻,也無繁雜的紋飾,也沒有留下建設者的題字留名。走到塔前,只見第二層門額上方刻有“萬壽寶塔”四字,字體不大,稍不留意,就會錯過。
萬壽塔實際上是一座航標塔。千百年來,萬壽塔默默地為無數進出泉州灣的中外船舶指引航路,閱盡人世間的滄桑變幻。
(陳嫣蘭)